{SiteName}
首页
莱州新闻
莱州文化
莱州名人
莱州历史
莱州要闻
莱州饮食

胶东民间故事莱州历史上一位捕狼高手的

在老辈,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狼,胶东半岛也不例外。

受限于古代的科技条件(装备落后)和官府政策(一般不允许私自持有武器),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些野狼时,并没有太好的方法。当然了,那些天赋异禀的高手们除外。

而在清代的掖县(现莱州市),就曾涌现出一位“捕狼高手”。他的名字叫作杨宿麟,事迹在《续掖县志》中有记载。

杨宿麟,字云集,大约生活在清代中后期。其具体出身,县志并未提及,但从“有字”这一点来推测,多半也是来自读书人家。不过,他的主要精力并没有用在应试上,而是钻研起了机械。

当时,西洋钟表已经传入国内,杨宿麟对此也有所接触。而在接触之后,他产生了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大胆的想法——尝试进行仿制。

这个想法之所以大胆,是因为杨宿麟一无图纸、二无机床、三无经验,他此前虽有“巧思创意”的名声,但要仿制精密机械,显然也并非易事。

不过,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他最终还是仿制出了样机。虽然在报时的准确性方面不如西洋钟表,但已经是很难得了。

除了仿制西洋钟表之外,杨宿麟还尝试制造“木牛马”(听起来有些像传说中的木牛流马)。与前者相似,这项尝试并未完全成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木牛马行数十步辄止”。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几番尝试,杨宿麟对机械的了解又增进了几分。在基础上,他继续钻研,终于成功研制出一种高效的“捕狼器”。

关于这个“捕狼器”的运行机制,《续掖县志》中有一段比较详细的描述,志文称:

“宿麟范铁为舒爪状,内藏关键,悬饵置野中。狼来噬,出爪忽自握钳其喙,奋则愈牢。狼既失势,张吻不得,村童噪起鞭之,宛转于地。”

也就是说,这个捕狼器是用铁制成的,总体外观像一个爪子,爪子的齿平时是松开的,但中间设有机关,外面再放上诱饵。一旦狼伸出嘴来吃诱饵,就会触发机关,使得爪子的齿自动合上,并且越挣扎越紧。而张不开嘴的狼,对人们的威胁也就大打折扣,村里的孩童都敢用上去鞭打它。

这个捕狼器到底是什么个样子?县志中并没有图片可以参考。从上面的描述来看,效果跟现在城里大型宠物犬带的“嘴套”有点相似。

制作“捕狼器”,虽然没有西洋钟表那么复杂,但也很能体现出杨宿麟的工艺水平。而他身边之人,对这位高手也无不称赞。

当然了,需求影响供给。从杨宿麟专门研制捕狼器这一点来看,过去掖县的狼还是相当多的。(本文作者:耳左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zhouzx.com/czxw/14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