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农历七月七,山东莱州要过“七夕节”,妇女都要供奉织女,以祈求能心灵手巧。很多人家要做“翻被果”和“面鱼”。翻被果是用鸡蛋、油和面粉揉成面团然后再擀成薄薄的皮,切成小张,两张合一,中间切一刀,然后再翻一下。妇女们还做彩色手线带在手腕上,将指甲用红花染红。男人们祭奠供奉孔子
莱州yin为什么七夕在七月初六过,而不是七月初七呢?
位于渤海之滨的莱州古城,历史上有“铁打的莱州”之称。
相传,明朝末年,驻登州府的将领孔有德,奉调去东北大凌河解金兵之围。行至河北吴桥,率兵哗变,崇祯四年()冬闰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莱)将领李九成、孔有德兵变吴桥(今河北吴桥县),连破济南府属6县。叛军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人们都非常害怕。孔有德十分得意,马上兵发胶东。
莱州知府朱万年闻后,昼夜运储粮草器物备战。次年正月,叛军攻陷登州、黄县,直逼莱州城。此时朱万年部署已毕。在走到莱州府时,只见城西门紧闭,城上守兵森严,知道早有防备,不可轻取。孔有德便把太守朱万年叫上城头,就马上拱手施礼说:“朱太守,兄弟不忘上次路过贵府时,犒飨三军之恩,今日特来致谢,别无他意,尽可放心!”说完,便率军东进登州了。登州无备,夜间城中内应偷开东门,孔有德轻取府城。叛军气势一时大振团围,便突然将莱州城团住,妄想一举拿下此城。二月初一,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登莱巡抚谢琏抵城,初三,叛军步、骑万余,兵围莱州城。四日开始攻城,炮轰、火烧、掘隧道、搭云梯,用尽种种伎俩,莱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间,巡抚徐从治中炮身亡,朱万年协同谢琏戮力同心,坚守孤城。然而,屡攻屡挫,死伤无数。
区区一座无险可据的莱州城,竟是坚不可摧。这使孔有德大伤脑筋,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挖暗沟破城的办法,一天夜里挖到了城墙根,用火药把城墙炸开了一个大口子,准备天明攻城。情况十万火急,太守朱万年立庭宣誓,要与城池共存记。真也巧了,西南隅一杨姓庙会会首家里,正存有“起庙会”时商人卖不了的一千多条口袋无法处理,便全部献出,装上沙土,一夜间垒了起来。再涂上灰色,画上砖线。第二天一大早,远远望去,和真城一模一样。叛军惊得直吐舌头,都说城中定有神力相助,不得不改为长困久围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围城已有六个多月,城中粮食几乎吃光了,就是援兵迟迟不到。原来兵部中的主剿派和主抚派争论不下,所以未发一兵一卒。兵变消息震惊朝野,朝中剿、抚之议争执不下。叛军攻城无术,便诈降,此时,兵部主抚派使臣到达叛军军营,不容不信。朱太守一面再派人,持书到朝中面见户部右侍郎刘耳枝;一面筹划守城。为了迷惑敌人,把城中仅有的一头猪每夜绑到城四门上叫唤。孔有德见城中粮草甚足,至今还有猪杀,十分懊恼。但并不甘心撤围‘’便又想出了一个更毒的办法——假投降,等朱太守出城授降时,便可劫持攻城。这时,兵部主抚派的使臣正到达叛军军营,不容不信。
七月七日那天,朱太守没听劝阻,便出了城。刚到敌营,就被绑了起来。朱万年知道是上当,便将计就计,慌称愿意领精兵叫守城将士投降。等到了城下,大喊:“我已被摛,唯有一死,彼精骑全部在此,赶急发炮猛击!”守将怕伤了太守,不忍发炮。朱万年便跺着脚大骂叛军,结果被乱刀杀害。城上炮简明齐发,敌精兵死伤过半。叛军再加紧攻城,莱州城仍纹丝不动。
朝中,莱州人刘耳枝接到家乡急报,即刻持奏章面见皇帝,被主抚派挡住。为救家乡危难,一头碰死在金銮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将兵部主事下狱,急发关宁兵,解了莱州之围。(关宁铁骑,明朝精锐,年轻的吴三桂也在其中),八月十九日解了莱州之围。朱万年获赠太常寺卿,赐祭葬,并在殉难处建忠烈祠
据说,叛军将领曾叹道:“这莱州城,难道是铁打的?!”“铁打的莱州”一语,流传至今。莱州民间,把七巧节改为初六过,就是为了避开太守朱万年七月七日殉难日。明朝朱太守舍身取义,保莱州平安!莱州人民纪念至今。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过七夕要供奉织女,以乞心灵手巧。七夕期间,莱州民间会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来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过七夕要供奉织女,以乞心灵手巧。七夕期间,莱州民间会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来乞巧。
在莱州,各个镇子都有自己的过节方式,有的是炸面鱼、有的是炸翻背果,还有的是做巧饼子,各式各样,但都代表了我们莱州七夕的风俗!炸面鱼是莱州最常见的七夕习俗!主要在莱州的东边乡镇、北边乡镇,一般都是炸面鱼。除了炸面鱼,在莱州西边乡镇以及市区四关四隅,多以此物来度过七夕,翻背果!在七夕到来之前就看到集市上全是卖这个的,在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现在就是买来居多。而且在莱州还有一个这样的习俗,就是未结婚的男方要在七夕前给女方送翻背果~
七月七,又称“七巧节”,大人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心灵手巧,“巧饼子”名称就此由来。据《莱州市志》记载,旧时未出嫁的妇女集中一起向“姐姐”(织女)乞巧:“你打一,我打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你打两,我打两,姐姐教我裁衣裳。……”以乞心灵手巧。还会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以乞巧,有一些会把巧饼子串起来挂孩子脖子上,也有七月七婆家要做巧饼给新娶进门的媳妇以乞巧的习俗!
坐看牛郎星和织女星是莱州人最为普遍的七夕节的习俗。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在莱州农村有传说,是日在葡萄架下可听到织女和牛郎说话的声音。
据《莱州市志》记载,七夕这天,莱州人会做巧芽子(生绿豆芽),据传巧芽子是用来喂牛郎心爱的老黄牛的。
这种巧饼子和面鱼一样,也是用模板做出来的,但巧饼子更薄,只有5毫米厚。家里如果有新人结婚,一般从七月初二就开始做巧饼子,新媳妇要把娘家做的面鱼、翻背果子和巧饼子带到婆家去。之所以带巧果,是因为这个礼物“应节”,还有一部分表达乞巧的含义。初六上贡初七撤,七月十四送巧姐莱州一般是七月初六摆供,七月初七收,到七月十四的时候再摆供“送巧姐”。到这个时候,莱州人还会做五颜六色的“巧饽饽”。饽饽有红绿黄等好几种颜色,这五颜六色的巧饽饽做起来可不容易,巧饽饽上绿色的是用菠菜汁液染的,而红色的则是用西红柿汁液或者其他红色的植物汁液染的。所以巧饽饽吃起来能既有菠菜的清香,又有西红柿的甜。有的妇女做出来的巧饽饽还真能反映出个“巧”字,巧饽饽的一边是红色,一边是绿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