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保护方言这样一种生动而独特的地方文化,平度市档案管理部门从所辖的南村、旧店、新河、崔家集和城区等5处最具方言代表性的镇处各挑选3名方言代表录制方言档案,全程录音录像,将当地方言资料永久保存了下来,免费向市民开放供其查阅。
(《青岛日报》相关报道版样)
这两天,家住平度城区的张先生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整天嚷着要回平度“东北山”旧店镇老家的儿子突然变了卦,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去。细细问起来才知道,上小学3年级的儿子从小在城区长大,一直说的是普通话,老家的有些方言他听不明白,跟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交流会觉得别扭和生分。
“张先生遇到的问题确实有一定的普遍性。”据《平度方言志》作者、当地方言专家于克仁介绍,随着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普通话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再加上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能听得懂、说得出地道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方言作为一种生动而独特的地方文化,主要依靠是口口相传,如果不刻意记载和保存势必会渐渐消失,开展地方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专家交流方言发音)
鉴于此,平度市档案局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确定从所辖的南村、旧店、新河、崔家集和城区等5处最具方言代表性的镇处各挑选3名方言代表录制方言档案,全程录音录像,将平度方言资料永久保存了下来。
据了解,这15名方言录制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必须是在当地出生,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配偶均为当地人),未在外地常驻,能说地道的平度地方方言。其中老年发音人要求具有小学或中学文化程度,中、青年发音人不限。在录制内容上,除了按标准要求朗读规定的词汇、歇后语和故事外,还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传统民俗,分别讲述了当地过年、婚嫁习俗和民间传说等。
(方言档案录制现场)
通过使用专业级录音、摄像设备真实记录群众音频、视频资料,建立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不仅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地方方言俗语,还能够使地域文化得以系统传承。“这些珍贵的资料将被档案管理部门永久保存,免费向市民开放供其查阅。到时候张先生就可以带着孩子到档案馆学习老家的方言了。”平度市档案馆馆长徐明堂这样告诉记者。
平度方言集锦,试试您还会读吗?
一、词汇
伏台(烟囱)
小嫚(姑娘)
姆姆(舅妈)
敢子地(更)
拉撒(不利索)
估值(水饺)
蚁羊(蚂蚁)
不楞够(没有时间)
狗臊(吝啬)
败以(禁止,别)
上嫩两个(帮忙)
夜来(昨天)
闲价(晚上)
埝儿(地方)
胡秫(高粱)
冷大景(很突然地)
木当赶儿(一会)
光明(月亮)
腚后儿(后边)
老嬷儿嬷儿(老太太)
杠子头(楞头青)
打勾抖儿(打嗝)
胡诌八扯(胡说八道)
訍拉舌头(背后议论不好的事情)
邻身几(邻居)
脰枕(枕头)
斯孬(食物等长毛变质了)
常稳(打场晒粮用的平地)
截留猴儿(蝉的幼虫)
二、歇后语
昌邑西来——危险(潍县)
公鸡头上那块肉——大小是个冠(官)
锅台后来贴灶妈儿——谁家都有
莱州府的靴子——白布(不)里(理)
李子园的风匣——嘴子
七里河子问高密——远去了
三、民谣
1、《石榴花》
石榴花,打杈杈,俺娘生了俺自家(己)。姥娘给俺饽饽(馒头)吃,妗子(舅妈)给俺把粉儿搽,一搽搽到十七八,找个婆家家口大,马来驮,驴来拉,吹手喇叭将(娶)进家。
2、《山老鸹,脖儿长》
山老鸹,脖儿长,将(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把媳妇背到炕头上。关着门,堵着窗,呼噜呼噜喝面汤,喝完了,找他娘,他娘变成屎气郎(蜣螂),哄哄地碰南墙。
四、儿歌
1、《扯大锯》
拉大锯,扯大槐,拉到姥娘大门外,姥娘不给饭儿吃,偷着抓把盐吃,齁着,买个火烧(音shou,手)兜着,爹一口,娘一口,一咬咬着小孩儿手。
2、《小孩小孩你别哭》
小孩小孩你别(读bai)哭,你爹上了莱州府。这头挑个搬不倒(不倒翁),那头挑个皮老虎,咕嘎咕嘎乐(二)百五。
五、平度市旧店镇方言小段
男:小银儿(小男孩)他娘,嫩得杭哪气(上哪去)?
女:俺得去赶织(赶集)。
男:赶哪敞儿(地方)织?
女:赤水岘嘛。
男:气揍横么(去干什么)?
女:买点韭柴(韭菜),包估值(水饺)。
男:气俺(帮俺)也捎点韭柴,再嘎点油儿(割点肉),晌温及(中午)也得包估值歹(包水饺吃)。再气俺捎点老鼠月(老鼠药),家来莫是些(有很多)老鼠,真叫它作伤(折腾得受不了)了。老鼠月嘎保(可能是)次毛缠(七毛钱)山(三)包,白买贵了。
女:中(好的),木有别滴事了?那俺先肘(走)了,哈得多含着(拿着)点缠(钱),白带不够花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