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莱州新闻
莱州文化
莱州名人
莱州历史
莱州要闻
莱州饮食

左传中的ldquo莱芜历史rd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年)。《左传》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均发生在距今近前,是中国最旧的历史记忆,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称《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春秋时期,莱芜处于齐鲁交汇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左传》有多处记载,这应当是最古老、也是最珍贵的“莱芜历史”,值得今天的莱芜人学习研究。为此,特将其中有关莱芜的信息整理汇总,以供学习参考:1、鲁隐公六年(公元前年):“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这是齐鲁结盟的开始,具有历史意义。艾,古地名,杜预注:“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续修莱芜县志》载“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牟城在今莱芜东二十里,其东皆曰艾也。”2、鲁桓公三年(公元前年):“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这是由于鲁桓公和齐女文姜订婚。嬴,嬴邑,春秋邑名,先属鲁,后属齐,汉置嬴县,属泰山郡。故城在今莱城西北20公里的城子县村。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嬴故城在今县治西北40里城子县庄。”3、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年):“公会齐侯于艾,邾人、牟人、葛人来朝。”这是齐鲁第二次会盟于艾,为了安定许国。也是第一次出现牟国记载。牟国,周朝时分封的子爵国,牟国故址在今莱城东10公里的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赵家泉村,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附属国,《山东古国考》载:"牟本在今莱芜,齐迁之于福山,遂名东牟。"4、鲁庄公十年(公元前年):”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长勺: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东北。《齐鲁文化大辞典》载:"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地而得名,故址在今莱芜东北。鲁庄公七年(公元前年),齐鲁长勺之战即发生于此。"5、鲁僖公五年(公元年):“夏,公孙兹如牟,娶焉。”公孙兹在这里娶亲。公孙兹,叔孙氏始祖叔牙的长子。叔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一,掌握鲁国实权。牟,即牟子国。6、鲁宣公元年(公元前年):(夏)“公会齐侯于平州。”主要为稳定宣公的君位。平州,古地名,杜预曰:牟县西有地,名平州。魏收《志》:牟县有平州城,鲁邑也,汉武封王唊平州侯,食邑于此,寻废。《十三经注疏》:平州,齐地,在泰山牟县西。《历史地名百科》: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西,《春秋》宣公元年(前年)“公会齐侯于平州。”即此。7、鲁定公十年(公元前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公自至夹谷。”《传》: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夹谷:古地名。春秋齐地。《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於夹谷。”其故址当在今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夹谷峪,参阅清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考夹谷》。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载:“夹谷,旧志谓即治西南三十里,连新泰县界之夹谷峪。春秋定公十年,公会齐候于夹谷即此。”8、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年):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传》: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齐国书将中军,高无丕将上军,宗楼将下军。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宗子阳与闾丘明相厉也。桑掩胥御国子,公孙夏曰:“二子必死。”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东郭书曰:“三战必死,于此三矣。”使问弦多以琴,曰:“吾不复见子矣。”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甲戌,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将战,吴子呼叔孙,曰:“而事何也?”对曰:“从司马。”王赐之甲、剑、铍,曰:“奉尔君事,敬无废命。”叔孙未能对,卫赐进,曰:“州仇奉甲从君。”而拜。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置之新箧,褽之以玄纁,加组带焉。置书于其上,曰:“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嬴”:齐嬴邑。“艾陵”:在今济南市莱芜区东北苗山镇一带。古代齐鲁之间有一条穿行于鲁中南山地的山间谷道——莱芜谷道(也称长峪道),大致从齐都临淄沿淄水上行,经莱芜故城(今太河镇城子村),西行过赢城(今莱芜市羊里镇城子县村古赢城遗址)、博邑(今泰安泰山区邱家店镇南后旧县村博县故城遗址)、阳关(今泰安县偏东而南约六十里)而达鲁国曲阜。艾陵之战中涉及赢、博、艾陵地点正在此古道的几个关键位置,表明艾陵之战的行军线路正是利用了齐鲁之间的这一南北谷道。9、哀公十五年(公元前年):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成叛。《传》:十五年春,成叛于齐。武伯伐成,不克,遂城输。……冬,及齐平。子服景伯如齐,子赣为介,见公孙成,曰:“人皆臣人,而有背人之心。况齐人虽为子役,其有不贰乎?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利不可得,而丧宗国,将焉用之?”成曰:“善哉!吾不早闻命。”陈成子馆客,曰:“寡君使恒告曰:‘寡君愿事君如事卫君。’”景伯揖子赣而进之。对曰:“寡君之愿也。昔晋人伐卫,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因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吴人加敝邑以乱,齐因其病,取讙与阐。寡君是以寒心。若得视卫君之事君也,则固所愿也。”成子病之,乃归成。公孙宿以其兵甲入于嬴。“嬴”:齐嬴邑。此事件讲的是:孟孙氏家臣公孙宿,任成邑宰,于鲁哀公十五年叛孟孙氏,以成入于齐。是年冬,齐鲁和好,鲁使者入齐,劝其不要做有害于鲁国之事,他表示同意,于是归成于鲁,自己仍率其兵甲留在齐国,驻扎于嬴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zhouzx.com/czys/11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