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年)》,进一步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形成渔港经济区。其中山东将推动形成日照黄海、岚山等15个渔港经济区。
山东半岛沿海渔港群涉及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日照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7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座。
规划支持建设中心渔港5座,新建一级渔港10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艘,有效避风率达到63.19%,推动形成滨州、东营、潍坊、莱州湾东岸、长岛-蓬莱、烟台北部、威海远遥、荣成、威海南部、海阳、即墨-崂山、胶州湾、青岛西海岸、日照黄海、岚山15个渔港经济区。
烟台4个渔港经济区
↓↓↓
莱州湾东岸渔港经济区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9.71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2座,其中一级渔港2座(龙口一级渔港、莱州三山岛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10座。规划期内以莱州三山岛一级渔港、龙口一级渔港为基础,新建莱州西由一级渔港、招远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高效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海洋牧场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摄影:老马识途摄影
长岛-蓬莱渔港经济区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83.23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35座,其中中心渔港2座(蓬莱中心渔港、长岛中心渔港),二级渔港2座,三级及以下渔港31座。规划期内以长岛中心渔港、蓬莱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长岛大钦岛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海洋休闲垂钓、旅游观光、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远洋渔业产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摄影:京城老马
烟台北部渔港经济区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72.28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8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牟平养马岛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烟台八角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5座。规划期内以牟平养马岛中心渔港、烟台八角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烟台八角一级渔港为中心渔港、推动形成集高端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海阳渔港经济区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1.47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5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海阳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海阳大埠圈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2座。规划期以海阳中心渔港、海阳大埠圈一级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高端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图片来源:今日海阳
渔港建设内容
↓↓↓
?公益性设施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防波堤、拦沙堤、码头、护岸、港区道路、渔港综合管理设施、卸鱼棚等水陆域建筑物和港池航道锚地疏浚、陆域形成及通讯助航、系泊、监控、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公共卫生等配套设施。
——码头岸线布置需预留渔政执法船艇泊位。
——做好和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的衔接,配套建设渔船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接收设施,并做好与城市市政公共处理设施的衔接,实现船舶污染物按规定处置。
?经营性设施建设内容
——水产品交易市场、冷藏制冰厂、水产品加工厂、绳网厂、修船厂、油库、物资供应设施、渔船修造设施、休闲旅游设施等。
——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应将经营性建设内容一并列入总体布局,做好与城镇建设、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
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年)摘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大陆岸线1.8万公里),自北至南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分布有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烟威、连青石、海州湾、吕四、舟山、温台、闽东、闽南、粤东、珠江口、粤西、北部湾、西南中沙等17个主要渔场。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是我国沿海传统基础性产业,也是三百万沿海渔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我国海水产品总产量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万吨,目前拥有海洋渔船27.74万艘,海洋渔业传统渔民.59万人。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等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沿海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渔港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综合功能逐步拓展。
新时期渔港建设的必要性
尽管近年来,各地建设了一批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在渔业防灾减灾、发展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投资渠道单一等原因,渔港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与渔业安全生产、渔区繁荣稳定和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渔港建设,为现代渔业和沿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加强渔港建设是改善渔船停泊条件的需要
渔港是渔业生产和渔业管理的核心区域和重要平台,目前我国大多数渔港建设标准偏低,码头、锚地、航道等设施不能有效地满足渔船装卸、补给、避风锚泊的需求,通讯导航、消防、照明和管理等设施缺乏,而伏季休渔期间大量渔船又蜂拥至中心、一级渔港,导致超容量停泊,极易造成碰撞、火灾等不安全隐患,制约了渔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渔业传统岸线不断缩小,部分传统避风岙口、锚地被侵占,渔船停泊
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同时,部分渔港设施老化失修,港池淤积和水域污染严重,渔船无法锚泊或处于无序状态,渔港“脏乱差”情况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对部分渔港的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不断提高渔港的防台减灾能力。
2.加强渔港建设是优化渔港布局的需要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南起海南岛、北至辽东半岛的广阔海岸带均遭受台风侵袭,东南沿海以及长江口等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目前,我国海洋渔船和沿海渔港分布还不匹配,福建、广东、海南岛沿海渔港群的有效避风率基本不超过40%,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船多港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如广东湛江湾、福建黄岐半岛、海南儋州等渔港经济区渔船数量均超过艘,每个渔港经济区只有1座中心或一级以上渔港。黄渤海区部分重点渔业县(市)还没有布局建设中心或一级渔港。迫切需要在重点渔区加密渔港建设布局,逐步改善东南沿海“船多港少”和黄渤海区部分渔船无法就近停泊避风的现实状况。
主要渔港群渔船安全避风容量
和有效避风率
3.加强渔港建设是拓展渔港综合服务功能的需要
我国渔港建设主要以提升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为目标,普遍存在经营性设施建设不同步或缺失,水产品交易物流、冷藏加工、休闲渔业总体配套滞后,功能较为单一,与其他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缺少有机的结合和紧密的联系,制约着临港型工业以及加工贸易、运输、旅游、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无法有效支撑渔业转型升级,无法适应促进渔区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完善部分渔港的服务功能。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中心渔港64座、一级渔港85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从14.53万艘渔船增加到21.43万艘渔船,有效避风率从10级避风水平的43%提升到11级避风水平的70%,推动形成10大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万亿产值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的增长点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渔港建设布局
新时期渔港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沿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域产业基础、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城镇分布特点和渔港自身条件,规划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10大沿海渔港群,依托现有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及周边其他渔港,根据各地区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城镇发展、海域岸线分布,建设形成93个渔港经济区,推动产业集聚、人流集聚和各种资源要素集聚,进一步繁荣区域经济,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渔港经济区
年各渔港群安全避风容量
和有效避风率
(一)辽东半岛沿海渔港群
辽东半岛沿海渔港群涉及辽宁省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98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座,其中中心渔港6座,一级渔港12座,二级渔港20座,三级及以下渔港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艘,有效避风率为43.25%。规划期内支持建设中心渔港5座(其中新建中心渔港3座,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1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1座),新建一级渔港6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艘,有效避风率达到64.46%,推动形成丹东、庄河、长山列岛、旅顺口、金州-普兰店、瓦房店、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10个渔港经济区。
(二)渤海湾沿海渔港群
渤海湾沿海渔港群涉及天津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和沧州市。天津市大陆岸线长公里,河北省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83.66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33座,其中中心渔港3座,一级渔港4座,二级渔港10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6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艘,有效避风率为59.27%。规划支持建设中心渔港1座、一级渔港1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艘,有效避风率达到80.94%,推动形成秦皇岛、唐山、沧州3个渔港经济区。
(三)山东半岛沿海渔港群
山东半岛沿海渔港群涉及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日照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7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座,其中中心渔港14座,一级渔港12座,二级渔港13座,三级及以下渔港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艘,有效避风率为39.90%。规划支持建设中心渔港5座(其中新建中心渔港2座,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1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2座),新建一级渔港10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艘,有效避风率达到63.19%,推动形成滨州、东营、潍坊、莱州湾东岸、长岛-蓬莱、烟台北部、威海远遥、荣成、威海南部、海阳、即墨-崂山、胶州湾、青岛西海岸、日照黄海、岚山15个渔港经济区。
1.滨州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0.13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3座,其中一级渔港1座(沾化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2座。规划期内以沾化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滨州北海岔尖一级渔港和无棣大口河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滩涂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2.东营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46.56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7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东营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东营广利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5座。规划期内以东营中心渔港、广利一级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渔业、滩涂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3.潍坊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49.23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1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寿光羊口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昌邑下营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8座。规划期内以寿光羊口中心渔港、昌邑下营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寿光羊口中心渔港、升级扩建昌邑下营一级渔港为中心渔港、新建潍坊滨海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循环生态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4.莱州湾东岸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9.71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2座,其中一级渔港2座(龙口一级渔港、莱州三山岛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10座。规划期内以莱州三山岛一级渔港、龙口一级渔港为基础,新建莱州西由一级渔港、招远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高效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海洋牧场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5.长岛-蓬莱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83.23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35座,其中中心渔港2座(蓬莱中心渔港、长岛中心渔港),二级渔港2座,三级及以下渔港31座。规划期内以长岛中心渔港、蓬莱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长岛大钦岛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海洋休闲垂钓、旅游观光、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远洋渔业产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6.烟台北部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72.28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8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牟平养马岛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烟台八角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5座。规划期内以牟平养马岛中心渔港、烟台八角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烟台八角一级渔港为中心渔港、推动形成集高端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7.威海远遥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51.89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5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威海远遥中心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3座。规划期内以威海远遥中心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渔业高效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海洋牧场、旅游休闲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8.荣成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23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56座,其中中心渔港2座(荣成石岛中心渔港、沙窝岛中心渔港),二级渔港2座,三级及以下渔港52座。规划期内以荣成石岛中心渔港、沙窝岛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荣成龙须岛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生产、远洋渔业、渔船修建、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9.威海南部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94.3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3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乳山中心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1座。规划期内以乳山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文登中心渔港,推动形成集水产品养殖及精深加工、休闲渔业、观光旅游、渔船修造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10.海阳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1.47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5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海阳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海阳大埠圈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2座。规划期以海阳中心渔港、海阳大埠圈一级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高端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11.即墨-崂山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41.1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28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崂山沙子口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即墨女岛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25座。规划期内以崂山沙子口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即墨周戈庄中心渔港和崂山仰口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生产、水产品批发、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12.胶州湾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7.30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7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红岛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胶州东营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15座。规划期内以红岛中心渔港、胶州东营一级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商贸、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13.青岛西海岸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9.96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24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黄岛积米崖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薛家岛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21座。规划期内以黄岛积米崖中心渔港、薛家岛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黄岛琅琊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冷链物流、休闲渔业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14.日照黄海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24.17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1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日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1座(日照石臼所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8座。规划期内以日照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新建日照山海天张家台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高效养殖、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15.岚山渔港经济区
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32.14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8座,其中一级渔港1座(日照岚山一级渔港),三级及以下渔港17座。规划期内以日照岚山一级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水产品养殖、休闲垂钓、水产品加工贸易、海洋牧场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四)江苏沿海渔港群
江苏沿海渔港群涉及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苏州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18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50座,其中中心渔港6座,一级渔港5座,二级渔港5座,三级及以下渔港34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艘,有效避风率为80.86%。规划期内支持建设中心渔港3座(其中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2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1座),新建一级渔港3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10艘,有效避风率达到%,推动形成赣榆、连云、灌云-响水、射阳、大丰、东台、如东、海门、吕四-浏河9个渔港经济区。
(五)上海-浙江沿海渔港群
上海-浙江沿海渔港群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宁波市、舟山市、台州市、温州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04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座,其中中心渔港10座,一级渔港17座,二级渔港19座,三级及以下渔港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艘,有效避风率71.66%。规划支持建设中心渔港11座(其中新建中心渔港1座,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7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3座),建设一级渔港12座(其中新建一级渔港3座、改扩建现有一级渔港9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艘,有效避风率达到93.21%,推动形成横沙、芦潮港、嵊泗、岱山、定海、
普陀、奉化、象山、台州中北部、台州南部、洞头、瑞安、巴曹、霞关14个渔港经济区。
(六)东南沿海渔港群
东南沿海渔港群涉及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84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座,其中中心港9座,一级渔港13座,二级渔港39座,三级及以下渔港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2艘,有效避风率40.87%。规划支持建设中心渔港19座(其中新建中心渔港3座、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7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9座),新建一级渔港21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艘,有效避风率达到68.93%,推动形成福鼎、三沙湾、三都澳东冲半岛、黄岐半岛、平潭岛群、莆田、泉港、惠安、石狮、晋江、厦门、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15个渔港经济区。
(七)广东沿海渔港群
广东沿海渔港群涉及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23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座,其中中心港8座,一级渔港11座,二级渔港25座,三级及以下渔港60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艘,有效避风率31.51%。规划期内支持建设中心渔港11座(其中新建中心渔港3座、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5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3座),建设一级渔港16座(其中改扩建现有一级渔港1座、新建一级渔港15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3艘,有效避风率达到57.80%,推动形成饶平、南澳岛、汕头海门、揭阳、陆丰、汕尾(马宫)、惠州-深圳、珠江口、珠海、江门、阳东、海陵岛-阳西、茂名、湛江湾、遂溪-廉江、雷州、徐闻17个渔港经济区。
(八)北部湾沿海渔港群
北部湾沿海渔港群涉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大陆岸线长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72万吨,拥有海洋渔船艘,分布有大小渔港23座,其中中心港4座,一级渔港4座,二级渔港2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3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艘,有效避风率48.05%。规划期内支持建设中心渔港4座(其中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3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1座),建设一级渔港8座(其中新建一级渔港6座,改扩建现有一级渔港2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艘,有效避风率达到92.53%,推动形成北海、南澫、钦州、防城港4个渔港经济区。
(十)南海渔港群
略。
建设内容
公益性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建设防波堤、拦沙堤、码头、护岸、港区道路、渔港综合管理设施、卸鱼棚等水陆域建筑物和港池航道锚地疏浚、陆域形成及通讯助航、系泊、监控、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公共卫生等配套设施。码头岸线布置需预留渔政执法船艇泊位。做好和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的衔接,配套建设渔船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接收设施,并做好与城市市政公共处理设施的衔接,实现船舶污染物按规定处置。
经营性设施建设内容:水产品交易市场、冷藏制冰厂、水产品加工厂、绳网厂、修船厂、油库、物资供应设施、渔船修造设施、休闲旅游设施等。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应将经营性建设内容一并列入总体布局,做好与城镇建设、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从推进沿海经济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的领导,加大对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将渔港经济区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约束性指标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优先保障渔港用地指标,合理有序安排渔港建设的围填海指标,确保渔港经济区建设按时序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加强督促指导,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取得实效。
(二)做好规划衔接
珍惜渔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传统渔港,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把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各级港口规划及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渔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要与各级港口建设和海事管理相协调,依据自然条件和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确保渔港经济区功能充分发挥。渔港的规划布局与建设应充分考虑海洋灾害风险,并与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相衔接,促进渔港范围内陆域、岸线、海域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三)完善支持政策
加大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发放信贷或发行债券,拓宽渔港建设投融资渠道。同时,深化渔港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渔港“产业基金”和投资“负面清单”。有条件的渔港经济区,可利用自由贸易区规则和国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合作,先行先试,尽快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海洋渔业综合发展平台。
(四)保障建设条件
渔港建设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依法依规完成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海域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等各项手续,严格执行渔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五项”制度,积极创新渔港建设模式,鼓励渔港经济区可研和初设等前期工作一体式招标,推行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
(五)健全渔港法规
加快《渔港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完善渔港投资、建设与管理的配套法规,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规范渔港规划、审批、建设、维护、经营等各个环节及渔港监督管理,为依法规范渔港相关活动提供法律依据。渔港所在地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渔港港章,明确港域港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维护力度,加强机构、人员配备,强化渔港的规范管理,确保渔港功能持续有效发挥。渔港范围一经确定,其性质和功能不能随意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确需占用或改变性质的,应当经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补偿在先、占用在后”的原则,重建相应规模和功能的渔港。
烟台4大渔港经济区
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成为渔业增长点和沿海发展增长极
同意的请点亮左下方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山东政事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烟台进入全国小康百强榜!龙口莱州招远蓬莱上榜县级市百强!
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年度最扎心广告刷爆朋友圈!
夏天,好久不见!春天,后会有期
烟台首次!开发区小学早上到校和上课时间推迟20分钟!网友吵翻了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进入新阶段!建成后或形成新兴跨海城市群
今天连人民日报都转发了,“听说烟台在拿命欢迎你”
责任编辑鲍永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