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我市召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暨建设制造业强市工作会议,深入贯彻省委、烟台市委关于“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的部署要求,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转变作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制造业强市的主战场上,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我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市委书记于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由如林主持会议,市领导孙建国、韩国功等出席会议。
关键词
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根本要义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烟台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大核心区之一,提出了打造“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多点突破”的总体格局,我市与龙口、招远共同组成了西部动能转换支撑带,定位要打造成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关键词
怎样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本路径就是以“四新促四化”,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莱州是一座因工业而强的城市,制造业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强市富民的支柱和基础,制造业成就了莱州的昨天,左右着莱州的今天,更决定着莱州的明天。
当前莱州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突破的重点是制造业、难点也是制造业。转得快转得好,就能够稳中求进、赢得主动;转得慢转不好,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建设制造业强市是牵动全局的重中之重,把制造业谋划好、抓上去,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推动我市制造业突破发展
于宁提出四个方面意见:
1深刻认识制造业始终是莱州经济发展的根基,全市各级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
◆充分认识我市建设制造业强市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充分认识我市建设制造业强市存在的短板和制约。
◆充分认识我市建设制造业强市面临的重大机遇。
2
深刻把握建设制造业强市的目标定位,切实增强推动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建设制造业强市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守安全底线、生态红线,加快推动我市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迈进。
结合莱州实际,“强”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01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年,打造1个过亿元、2个过亿元、2个过亿元的传统产业集群和5个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体量、质量效益走在烟台县域前列。
02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以上;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分别达到1.3%和4%以上;烟台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平台达到80个;制造业领域“千人计划”、泰山学者、“双百计划”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突破20人,创新驱动成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03
开放活力明显增强。
到年新引进投资过亿元制造业项目15个以上,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制造业跨界、跨业有效拓展,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实现新突破。
04
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到年万元GDP能耗较年下降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坚守环保、安全标准成为企业的高度自觉和严格遵循,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
05
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到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达到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均达到10家以上,形成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国内外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培育更多地域标志型产业品牌,实现名企、名品、名产与城市形象同步提升。
3
明确建设制造业强市的路径和举措,千方百计把实体经济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后劲做足。
一是坚持以产业为支撑,明晰转型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具体工作中,要按照“5+5+N”的思路加快推进。
第一个“5”,就是要优化提升五大传统产业。
(向上滑动启阅)
黄金产业:重点要突破当前以采矿、冶炼为主的粗加工生产模式,做好延链拓展、以“新”促“高”的文章,多方向延伸上下游产业,加快构建高效探采、精深加工、黄金机械制造、黄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机械制造产业:要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引导企业走质量品牌的路子,加快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设备方向转型升级。
石材产业:一方面要加快规划建设石材产业园,实施集中规范管理,提高石材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树牢品牌意识做强石材产业,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
化工产业:重点以申办银海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为载体,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海洋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培育引进一批产品层次高、创新能力强、规模体量大、安全风险小的化工项目。
电力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华电莱州电厂二期工程建设,打造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同时,积极构建粉煤灰综合利用、城市热源供应等关联产业链,合理规划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能等洁净能源。
第二个“5”,就是要培强做大五大特色产业,聚焦产业特色化、差异化,突出那些有一定规模、有核心技术、有产业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促进这些产业品牌做大、特色做足、实力做强。
(向上滑动启阅)
高端装备产业:要积极引导本土企业与国内外强企合作,以精密数控、自动化装备、高端专用设备等领域为发展重点,实施一批创新和产业化重大项目,打造一批行业标杆企业。
电子电器产业:要以精密电子仪器、电子通讯等为重点领域,扩大电器设备、商用冷柜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提高对汽车电子、机床电子、信息通讯等行业的配套能力。
新材料产业:要以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为突破重点,加大粉末冶金、化工新材料等产品开发应用,深化拓展军民融合应用领域。
节能环保产业:要以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为主攻方向,加强与重点企业合作,引进战略合作者,提升尾矿废料、生活垃圾等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变废为宝、高效利用。
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要以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为目标,做专做精动力电池、自动化设备、电动搬运等产品研发生产,加快发展关键总成、驱动电机、储能系统等关联项目。
“N”就是要突破发展N个新兴产业,紧跟时代步伐,抢抓上级政策,瞄准产业发展前沿。
在医药健康、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超前谋划和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性、潜力性产业,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提升步伐,推动高精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要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带动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三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四要坚持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为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以敢于担当的魄力、真抓实干的作风,确保制造业强市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01
政策上要动真的、来实的
这次印发的《意见》,提出了支持制造业发展的40条政策,重点支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品牌建设、做优做强、融合发展、上市挂牌、要素保障7大领域。这些政策是在综合中央、省、烟台和我市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梳理研究确定的实实在在的40条奖励政策,每一条都导向明确、引领性强、含金量高。
02
服务上要动真的、来实的
要牢固树立“对企业好就是对莱州好,为企业服务就是为发展服务”的理念,更加重视企业、真心爱护企业、高效服务企业。要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下步,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大力推行“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健全完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过程记实、全天候应需服务等制度,对“吃拿卡要报”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做到服务提优、效率提高、作风提升,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03
督导考核要动真的、来实的
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制造业强市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由“两办”牵头,联合市纪委和组织部成立专门督导组,对重点事项逐一督进度、督问题、督实效,督查情况每周一汇总一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及时完成任务的,启动问责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制造业强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支持政策和经验做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制造业强市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景,是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共同责任。只要我们拿出敢于担当的精气神,下足狠抓落实的硬功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够开创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大家要牢记:路在脚下、事在人为、贵在实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