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莱州新闻
莱州文化
莱州名人
莱州历史
莱州要闻
莱州饮食

山东莱州市双语学校研究热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自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后,我校积极探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通过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生活、进学生头脑。首先,强化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升国旗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活动,通过对12个主题词的解读,让每名师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校园里设立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和“孝、诚、爱、仁(礼)等宣传栏,在双语展厅里专门设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材料展,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使校园里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满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浓郁的文化氛围。第二,创新实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德银行’行动计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年9月开始,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莱州市“孝诚爱仁”四德教育活动、我校的六大常规和践行校训教育活动”这“五线”合一,梳理出十大美德教育内容:孝心、诚信、爱心、礼仪、勤俭、责任、守纪、安全、环保和自强,引导学生以储蓄美德币的方式每天从十大方面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储蓄美德,传承文明,使学生的美德积沙成塔,由“量变”到“质变”,思想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自年3月,教育部提出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新课改的意见之后,我校开始探索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命题。探索研究过程分为两条线进行。一是构建核心素养目标体系,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然后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工具”三个领域分别提出6项核心素养内容。二是从具体实践的角度设计路线图,分别从国家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提出科学的思路,努力让核心素养落地。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彻底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育人模式,重新提出要培养什么人的教育思想。通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最终让学生既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

三、套餐式学校课程

莱州市双语学校的“套餐式”学校课程是为了落实国家新的课程计划,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生命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和完善了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学校整体建设的角度构建了一整套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套餐式学校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有明确的课程思想,有清晰的课程目标,分为学生必备套餐和自选套餐两部分内容。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在教科室成立课程中心,负责校本选修课程的理论研究、方案设计、指导评价、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估,并指导级部组建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项目的开发、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学业评价等。学期初,学校召开隆重的校本课程启动仪式,号召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校本选修课程项目。经级部、学校审核批准后,在本级部学生中做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推介工作,编定纲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了尊重,内心需要得到了满足,目前,学校已开发校本课程项目一百二十多个。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搭建了一方绚丽的舞台,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大餐”。

四、合作达标课堂教学

建校十几年我们学校一直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先后经历了目标教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达标教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每一次的转型都很好地解决了上一轮改革中暴露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年我们构建起了“合作达标教学模式”,这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共同达标为目标追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技能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

通过构建合作达标新授课、复习课和反馈矫正课的课堂基本模型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理念引领、制度保障、规范指导、骨干引路、评价激励等十大策略落实要求,采用教学技术与教学策略双线并行的方式,不断推进合作达标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学科能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学校自主管理

构建学校、级部、班级、小组、学生个人五级自主管理体系。强化学生的每日自我反思,小组实行周反思、月评比。班级实施自管会月轮岗制,每学期以级部为单位评选优秀自主管理班级。实行级部自管会督查责任制,学校以少先队大队委、学生会督察岗为自主管理机构,对级部进行督查评价。

六、知行序列德育模式

“知行序列”德育模式是指将“知”和“行”作为基本目标与基本手段,以十个德育模块为基本内容,以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作为基本发展序列的一种德育模式。具体地讲,知行序列德育模式包括三种德育途径、四个德育序列及十个德育模块。三种德育途径指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德育序列指的是小学低年级段、小学中高年级段、初中低年级段、初中高年级段;十个德育模块指的是行为习惯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礼仪教育和国防教育。知行序列德育模式将“知”与“行”作为德育过程的两个基本实施要素,注重知行互为、知行并进、知行共生,学生通过学习、体验与实践,发展道德选择与道德判断能力,初步形成道德价值观。

七、教师读研写发展

“读研写”教师发展模式是教师充实教育生活、提升教育智慧,寻求生命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行走方式,是学校引领教师群体由经验型向创新型教师转变的一条有效路径。“读研写”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积累、践行和提升是这个整体的三个引擎。它们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成长,循环往复、螺旋提升。为此,双语学校提出并建构了“读研写”教师发展模式。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信、实现自我价值。读研写”教师发展模式面对六个教师群体:领导、名师、班主任、教研组长、青年教师、普通教师。它的行走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八个方面:德育、课程、课堂、管理、美育、科技、身心、家教。学校运用治病理论,从教师“读研写”遇到的问题与瓶颈入手,对症下药,根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分别为教师的读、研、写开出药方。运用过治病理论,通过读研写引领教师群体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智慧型、进而走向个性化。最终实现整个教师群体由经验型到创新型教师的转变。同时,学校为实现这个转变提供三大支持系统:一是文化支持,二是政策支持,三是制度支持。通过三大支持系统鼓励和引领教师走上“读研写”的道路。当“读研写”教师行走方式和它的三大支持系统在教师成长中共同发生作用时,它给教师成长带来的影响和推动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建校十年来,学校共诞生了四位特级教师,两名齐鲁名师、两名创新人物、7位省级教学能手,市地级的名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更是不可计数,数十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学校教师共出版专著8部,90%以上的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学校自主达标课堂吸引了全国、全省诸多学校前来参观,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参观者的高度赞赏与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们虽然忙碌却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幸福感、满足感;从学校名师话语间感受到的教育底蕴与厚度,以及从每个双语教师身上感受到的双语特有的文化气质——合作共赢,创新不止。

八、营销式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双语学校创建了“营销式家庭教育”模式。“营销”采用的是一个企业用语,是指根据消费者需求,从整体上营造产品销售的氛围,深挖产品的内涵,从而让准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的价值。具体讲就是把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教育教学创新活动、教学方式改革、先进的家教理念策略、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方法作为营销产品通过以班主任、家委会为主的营销队伍,向家长进行营销,并对营销进行售后跟踪服务,绩效评价。营销式家庭教育切合家长需求,营销方式灵活多样,追求实效,促进了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九、读创探践科技教育

双语学校科技教育遵循“让科技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实施“读、创、探、践”科学素养培养模式。“读”是指读科普读物,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形式,指导学生阅读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普书籍,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展学生视野;“创”是指科技创意,通过科幻画、创意设计、电脑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掌握创新方法;“探”是指探究活动,通过科技小论文、科学探究实验、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践”是指实践活动,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和科技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读、创、探、践”科学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规范了科技教育内容,丰富了科技教育内涵,开辟了科技教育新途径,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搭建了新平台。

十、和美艺术教育

音乐“和美”教育围绕学校生命教育思想,从尊重儿童的需要出发,让音乐成为儿童内心的自然渴望,让每一个生命主动愉悦地多元发展,创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教育境界。

“和美”即“中和之美”,源自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儒家审美思想。“中和”即“融合、平和、协和、和谐、和悦”。“中和之美”追求的是人最为和谐的状态,反映的是深刻辩证的和谐关系,从而达到最高的美学境界,折射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

音乐“和美”教育思想从功能上讲,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美、人与自我的和美、人与社会的和美、和而不同的和美、对比统一中的和美”。

音乐“和美”教育的理念是以美的规律完善教育,以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一崭新的教育思想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视野,为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

十一、四能体育教育

“四能”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我校根据新体育课程标中关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四个模块,提炼、整理、构建从学生身心能力发展从发的四个能力模块,即“体能、技能、情能、适能”。

学校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差异教学、目标教学、合作达标课堂教学),通过早操、早训、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保证学生体育大课间体能、技能天天练,体育课的课课练,通过寒、暑假体育作业、学生体能达标运动会、全员九天制运动会、亲子运动会、学生的磨砺教育活动等丰厚的体育文化来培养学生“四能”的发展。能过制定“四能”评价机制,加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学校推行的“四能”发展计划,不仅仅使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更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全面健康的民展。使学生的勇敢精神、团队精神、交往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十二、休闲教育。

休闲教育作为莱州市双语学校的一大教育特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校把寒暑假作为休闲教育的主要时段,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制定《休闲生活指南》,确立学生休闲教育的目标、休闲教育的内容、休闲教育的实施以及休闲教育的评价方式。

每个学期初,学校领导与课程中心集中研究休闲教育方案,同时调动全校各部门的力量组织各年级学生代表和部分教师就假期生活学习进行专门的调研。根据全体师生的建议,下发《关于暑(寒)假休闲教育的实施意见》。各级部和部门会根据意见认真设计编写《休闲生活指南》。休闲教育内容包括七大版块,分别是前言、常规教育、学科学习、校本实践活动、读书活动、特长发展及家务劳动,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休闲生活中的安全、文明、健康、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为引导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培养身体好,学习好,会生活,懂礼仪与社会接轨的综合型人才提供了教育方向。学生的假期生活因休闲教育的指导而过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休闲教育为家庭生活家长的教育提供了重要凭借,得到了全体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zhouzx.com/czwh/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