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莱州新闻
莱州文化
莱州名人
莱州历史
莱州要闻
莱州饮食

掖县人的老伙计重见天日

  莱州人家里很多老物件总能勾起很多人的回忆,我们惊人的发现原来你家里有的我家里也有!以前的东西虽然少,可满满的都是回忆。

  小编整理了一些老物件,在这给大家分享一些暖暖的回忆。

1篦子

  篦子与梳子差不多,只是要密一些,以前人们的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都差,头发中生虱子、虮子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奇痒难耐,而且影响形象。梳掉那些可恶的东西,最理想的工具就是篦子。

2牡丹花床单

  洗不烂的厚实棉布,略褪色的浅粉红底色,喜气而略带俗气的牡丹印花图案,大概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

3斜挎书包

  上学这个书包超级实用啊,也很流行,女生的包都是粉色红色带点卡通娃娃。男生的清一色军绿色,也非常耐磨,一点都不怕脏。

4双喜毛毯

  这种印着双喜字这个厚实又暖和,基本上是每家必备啊!

5双喜脸盆

  这种脸盆,你一定用过,双喜的字,吉祥的牡丹图案,花团锦簇的喜庆氛围。好多节俭的老年人到现在还用的这个脸盆,比起塑料的,不禁摔,一摔油漆就脱落,时间久了,斑驳不堪。不过的确能够唤起久远的记忆,现在偶尔回老家能见到,一瞬间,亲切和酸涩的记忆扑面而来。

6搪瓷缸白杯子

  掉漆后金属会变成黑色,又是“囍”字与牡丹的组合。倒了开水拿手上特别烫,那时候有炭火的话还会在里面扔上点可以煮的枣子梨子熬水喝,又暖又甜。

7毛巾

  大气富贵的牡丹是那个年代枣庄人最常见的花样,代表当时人们的审美,期待平和幸福。现在喜欢简洁美的小盆友肯定理解不了我们毛巾的图案。但是那个时候这个毛巾是质量最好的。

8搪瓷夜盆

  其实家里这边一般叫“痰盂”,小编记得小时候,正在人家里的痰盂罐还是冬天晚上放在床边用来方便的.

9顶针

  老年人纳鞋底专用的“顶针”.

10箱子

  这个箱子可以装好多的东西,以前回老家或者外出打工就用它装东西。小编家里还有两只这样的红色大箱子,还是父母结婚时候妈妈的嫁妆,箱子质量特别好,多少年了看着都崭新崭新的。

11木算盘

  现在连平常一个小学算术题都不经大脑了,算盘已经淡出人们视野,估计在枣庄的某些个小地方还有几位老先生会用算盘噼里啪啦地拨算一番。小编当年在小学还学过打算盘呢,学过算盘的请举手。

12手电筒

  手电筒是停电,走夜路的必备品,现在停电少,路上有路灯,连手机都自带电筒,谁还备这种电筒?

13老式手表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若拥有一块手表,好像是一种身份的显示。看到别人手上戴着手表,别提多么的羡慕。不是当官的就是土豪啊!当时最流行“上海”牌!

14顶针

  顶针,是做针线活戴在手指上的工具。虽然顶针现已基本退出生活领域,但偶尔想用针缭个厚点的裤边,或缝个厚点的帘布什么的还用得上它,只不过现在要在市面上买到它还真有点难了。

15大哥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底九十年代初土豪的身份象征。现在的苹果算什么,那时候的一个大哥大得正常人的一年工资好伐!

16寻呼机

  BB声唤醒了多少焦急、兴奋、窃喜。深夜的一声响动会让很多人开心的翻起身去找座机回电话。

17手织的毛衣

  最喜欢妈妈织的毛衣,冬天的时候非常的暖和。手艺特别好的妈妈会在毛衣上织出各色花样。带着沉甸甸的母爱。

18蝴蝶发卡

  小时候女生最喜欢的发饰,戴上有种美翻的赶脚。那时候最流行的发型是彩皮筋节节辫,或者上面扎俩丸子,下面扎俩啾啾辫,两边别着蝴蝶发卡。瞬间女神范儿!

19缝纫机

  还记得小时候常踩缝纫机的踏板玩儿,经常把妈妈的线卡在里面,还是觉得很有趣。小时候玩儿过的举手。

20暖壶

  以前的热水瓶,外面都是铝制的。妈妈每天早上总会烧好两大瓶,喝上一整天,暖暖的都是爱。

21饭盒

  这个应该每家都有吧~又大又实用!那时候体力活多,这个饭盒的容量适合大家的需求。

22卡带机(收录机)

  那时候的录音机都是银色灰色塑料的,又大又笨重。那时候小编家里有一组好大的收音机,没事的时候放个磁带感觉棒棒哒,不过花大钱买的东西没几年好像就淘汰了。

23爆米花

  现在很难再有那种走在路边突然被“嘭”的一声吓一大跳的经历了!现在大多数小孩都没见过。当然说是很难,偶尔也会碰到。

  这是莱州人二十年前的回忆,带着一股旧旧的味道,带着一些零碎的画面。总有一些东西,哪怕过了再久的时间,也饱含着厚重的情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zhouzx.com/czyw/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