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朱桥镇,自古有优良的经商传统,马家村第号宅院,便出了一位商业人物。马家的这套宅院是村民马学连的父亲建造的,其父清末民初时在北京经商,于老家修建了三进院的宅子,今天保留完好的是其整套宅院的第一进,即客屋,当年主要为马氏招待南来北往的商界朋友所用,所以不惜代价,极尽奢华之风。
这套院落坐北朝南,砖石结构,从外表看,与莱州其他传统民居别无二致。五间正屋和两间东厢房的屋顶,都是莱州民居常见的箍头脊样式,正房屋顶全部为仰瓦,东厢的为仰合瓦。正屋东西两侧山墙下端,用平整的大石条砌成“凸”字形,挑檐石做得很有意思,南北两块不在一条直线上,北高南低,这样做能更好的承重。厢房屋檐为三层菱角檐。
(市博物馆刘国庆供)
此照壁,面阔2.2米,高2.9米,正反两面分两层镶嵌有做工考究,雕刻精美的砖雕图案,图案内容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其上兼施彩绘,顶部防古建斗拱式样,暴垅灰瓦覆顶、硬山式。
门厅内壁两侧白灰抹面,白灰之上绘有壁画,为竹林七贤等题材人物画内容,画中并有“民国十二年”等字样纪年题款。
走出门廊,前方一面照壁,底部两层大石条,中间为青砖起框的素心,顶部为硬山式屋顶,屋顶下面为两层以仿木结构牌楼做法的砖雕做成的装饰。照壁上部北侧照样有两层砖雕,下面雕刻有茶壶茶杯、盆景、鼎等,上面一层则是琴棋书画。背面与正面一样的格局,但是雕刻变为了手绘。整面照壁设计制作颇费心思,同时也体现了主人的财力。这个照壁的背后靠近南墙处,还有一面照壁,冲着北屋的正门,只不过上面的装饰已变为了平面的绘涂。 因为所处位置的重要,所以东厢房的东西两面窗户皆为木制花格,靠近外侧的为海棠锦,靠近院里的为直棱格支摘窗。靠近院里的两块戗檐砖雕更是讲究,雕刻繁复的“博古图”,有琴棋书画鼎彝博文房等。院子西南为厕所连着猪圈。北面五间接待客人的正屋,花格门窗,中间一间北面窗户上有两扇窗扇,中间部分雕刻“荷花”和“葫芦”,窗户东西各有一个神龛,西边的供财神,东边的供菩萨。马氏客屋建造精美,内涵而不外露,朴实中透露着细致。马氏经商的经历,村民已经无人知晓了,马学连的父亲文革前去了北京,老家的这套宅子后来住进了村民,于今村民搬走了,便荒废了,院中那一丛茂盛的蔷薇花,正怒放着。
(解焕新《莱州乡村记忆系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