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方太”,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籍贯为青州千乘县(古县名),是武将出身,事迹见于《旧五代史》。
根据记载,方太自幼就投入本军(唐代青州设平卢军节度使)行伍,起初只是一名小校。至五代中第三个王朝后晋时期,他已经熬成了防御使、节度留后。此后,契丹耶律德光短暂入主中原,方太也一度被对方任命为“洋州节度使”(遥领),充洛京(洛阳)巡检。再后来,契丹不得民心,中原大乱,方太在混乱中被河阳节度使武行德所杀。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兵荒马乱,各色武人层出不穷。相对全局走势而言,方太其人无足轻重。后来修撰的《新五代史》也没有为他单独立传。不过,他与胶东半岛的交集,对于探究地方历史来说,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方太与胶东半岛先后有两段交集,第一段交集的时间大约是在五代之初,当时他尚以小校的身份在登州驻戍。第二段交集的时间在后晋,那时他的身份已经是莱州刺史。
“小校”的地位虽然远低于莱州刺史,但史籍对于第一段交集的着墨却较第二段更多。这主要与方太在担任“小校”时的特殊经历有关。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兵”和“盗”并没有固定的界限,江洋大盗接受招安即化身为“兵”,而士兵军卒不受管束也会干打家劫舍的勾当。方太在登州担任驻戍小校期间,就曾悄悄地化身为“海盗”。对此,《旧五代史》载:“尝戍登州,劫海客。”
不知是因为闹得动静太大,还是内部分赃不均,总之,方太劫掠海客的事情后来被人告发。当时的朝廷,虽然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但对于“小校”这种级别的人物,还是有治罪的胆量。不过,就在方太要被绳之以法之际,时任登州刺史淳于晏出手相救,帮助他躲藏起来,直到朝廷大赦才重新露面,这才有后来担任莱州刺史以及其他官职的机会。
方太在登州的这段经历虽然记载也较为简略,但从中亦可获取一些有用信息。首先,从“海客”的字眼来看,当时登州的海运通商应该还是比较频繁,符合隋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口岸的定位。其次,救下方太的登州刺史淳于晏,多认为出自黄县淳于家族(《新五代史》只标注为登州人,清代《山东通志》标注为黄县人)。根据记载,淳于晏少举明经及第,长期追随后唐大将霍彦,深受信任,后来曾任青州节度副使、亳州团练使,也是一位胶东知名历史人物。(本文作者:耳左月)#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