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三月,山东莱州云峰山中依旧冷风烈烈,寒气逼人。莱州云峰山,山不在高,却是“此山上有九仙之名”。随范斌老师、正纲兄等,一行五人驱车千里而游云峰山不为寻仙,专为中岳先生荥阳郑道昭,问“道”而来!
云峰山岩石嶙峋,幽谷肃杀。想郑道昭怅然游云峰,寄情山水,兴之所至,“当门石坐”,或观景,或吟诗,或书,或画,“山游悦遥赏,观海眺白沙。洪波泛仙鹤,灵童飞玉车。金轩接日彩,紫盖通月华。……此瞩宁独好,斯见美如画”乐得其中,逍遥自在。
郑道昭在莱州云峰山留有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魏碑之冠。另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亦为名刻,其书“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包世臣《艺舟双楫》),承隶启楷,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为书家推崇备至。清叶昌炽评曰:“郑道昭云峰山《郑文公上、下碑》及《论经书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蓝缕进入文明,其笔力之健,可以剸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
《论经书诗》为云峰山诸多摩崖刻石之一,又称《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全称《诗五言与道俗十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锋山论经书一首》,为郑道昭自作诗。《论经书诗》依山势而刻,刻于北魏永平四年(年),刻石位于山东省莱州市云峰山阴。拓本高与宽均在3米以上,全文20行,行7至21字不等,所存清晰者约字,大的字20厘米,小的12厘米左右,其刻石文字之大,在汉魏刻石文字中极为少见。
论经书诗碑
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但是在我国的文化史、思想史、书法史上却是一个极其光辉灿烂的时期。郑道昭出身于北魏政治舞台上最显赫的四大家族(卢、崔、郑、王)之一荥阳郑氏。《魏书·郑道昭传》载:道昭少而好学,初以博士子弟身份入中书学学习,综览群书,受到了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和严格正统的礼制训练。孝文帝时期郑道昭春风得意,至宣武帝,宦运转向步入低潮。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离京畿携全家至掖城,任光州刺史。仕途的坎坷不得志,促使郑道昭思想一步步向“玄学”、隐士文化靠近。
?论经书诗碑局部
整个中国艺术史都是思想史的一部分。在传统上,书法是文人的艺术,是儒学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汉朝统治衰败,官方经典文献的正统性动摇,一群文人思想活跃起来,《易经》、《道德经》、《老子》、《庄子》等“玄学”、“形而上”成为了研究的对象、方向,书画也成为了玄学的一部分。郑道昭读《八索》、《九丘》,“图外表三玄,经中精十力”,求仙敬神,开脱红尘,追求自由逍遥。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势必为郑道昭所认知。其书法正如孔庄所言,朴素无华,大巧若拙。其所言、所书皆为表现其形而上的精神追求,道家思想在其书法中充分体现。
论经书诗碑拓本
书法是身体的延展,是独特个性的表达。《郑文公碑》为郑道昭纪念其父而立,严谨、端庄、精致、清秀。《论经书诗》洒脱、粗犷、豪放则是直接表达了郑道昭其时其思其感,是其道家思想自然外化表现。《论经书诗》字形较扁,介乎隶楷之间,有明显的篆隶笔意,用笔方圆兼备,体格方正,横向伸展,更趋自由、洒脱,有率性使情的韵致,具遒劲奇伟之气,苍茂高古之态,通篇诗文纵情挥洒,宽宏博大,气势磅礴。
?靖觉镜生津,浮生厌人軄。 耸志访□遊,云峻期登陟。 拂衣出州□,缓步入烟域。 苔替□迳难,□□星路逼。 霞旌照□□,凤驾缘虚赩。 披衿接九贤,合盖高顶极。 峥嵘非一岩,林峦迭峣□。 双阙承汉开,绝巘虹萦敕。 涧岨禽踪迹,竇狭鸟过亟。 层穴通月遂,飞岫陵地亿。 回首眇京关,连川望未即。 还济河渐□,□来尘玉食。 藏名隐仙丘,希言养神直。 依微姑射踪,逍遥朱台日。 尔时春岭明,松沙若点殖。 攀石坐危垂,□鸟栖倾侧。 谈对洙□宾,清赏妙无色。 图外表三玄,经中精十力。 道音动齐泉,义风光韶棘。 此会当十龄,斯观宁心识。 目海浅毛流,看崖瞥鸿翼。 相翔足终身,谁辨瑶与□。 万象自云云,焉用挂情憶。槃桓竟何为?云峰聊可息。
论经书诗碑拓本局部
永平四年()郑道昭作《论经书诗》。“靖觉镜□津,浮生厌人軄。”字里行间迷惘、无奈、挣扎……,一个鲜活的郑道昭仿佛就立于眼前。厌倦了名利场的纷争,苦闷之时“耸志访□遊,云峻期登陟。拂衣出州□,缓步入烟域”,“荥阳郑道昭上游天柱,下息云峰”,悠游山林访道,接九仙于云峰,论经,悟道,“万象自云云,焉用挂情忆。”人世间熙熙攘攘,纷纭扰扰,岂能挂在心中,“乘务惜暂暇,游此无事方”,寻仙问道超脱自然。玲珑山中感叹“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云堂中解易老也”!
论经书诗碑拓本鉴赏
※更多精彩点击下面标题直接阅读
大汉气象铸墨魂——范斌印象
梅花香自苦寒来——书法大家王朝宾先生
老四的画
南山围炉
方闻《北宋书法——心画》
南山围炉
盛唐书法的中流砥柱——颜真卿
南山围炉
林语堂《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南山围炉
冯骥才《文人书法》
南山围炉
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
南山围炉
《至道》——张伟革
访碑记
访《韩仁铭》
南山围炉
尘尽光生天心月圆——谢瑞阶
南山围炉
齐白石“移花接木手段”
南山围炉
再读小林斗盦《告西泠印社社员诸贤书》
南山围炉
“书圣”的皇帝也不简单
南山围炉
最有文化的秤砣——秦权
南山围炉
白砥之金石气论
南山围炉
是青铜更是王者
南山围炉
吴昌硕玩的那些金石拓片
南山围炉
近代文人疯玩的三件金石拓片
南山围炉
王家葵《汉袁安碑研究》
南山围炉
汉篆书碑额赏鉴
南山围炉
《陈寔碑》拓片考
打造精品汉文化交流平台
汉风兴则艺术兴汉风兴则国运昌
金石
拓片
书法
国画
南山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