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半岛北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民谣“金招远,银掖县,金银不换的小黄县”。这句民谣的背后,到底折射出怎样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在分析这句民谣之前,首先谈一下黄县、招远、掖县的人文地理概况。
招远,全市总面积.18平方千米,总人口56.59万人(年末)。公元年(金天会九年),析黄县西南境和掖县东境,在罗峰镇建城,置招远县。
(招远金水河远景)
招远黄金甲天下。境内黄金资源遍布全县,藏量丰富。重点集中在东北部、北部、西北部和南部的群山之中。仅阜山、玲珑山、罗山至金华山长达60余公里的区域内,就分布有大小千余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而且藏量多,品位高。与罗山主峰挨肩而立的玲珑山,藏量最富,有“尖斗矿砂平斗金”之说。玲珑金矿就座落在玲珑山下。
招远金矿是由清末李宗岱(广东佛山人)主持创办的。李宗岱生于官宦世家,早年中进士、点翰林,名副其实的科举正途出身。曾任山东布政使、山东督粮道、山东盐运使等职。
李宗岱来自华南沿海,见识过欧风美雨,为官时又长期主管地方财政,受洋务运动影响,遂广积钱财,立志经营实业。先到平度开办金矿,同年,他得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支持,筹集白银45万两,赴招远县玲珑山探矿。
年,李宗岱主持的招远金矿局正式挂牌,开采玲珑金矿,由此开启了李家祖孙三代淘金招远长达50年的历史。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魔爪伸进招远,玲珑金矿陷入日本人手中,大批招远黄金被掠夺到日本。年,日寇投降,玲珑金矿回到了人民手中。
掖县,今称莱州市。全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86.02万人(年末)。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而莱州之名始于隋。
(莱州大基山远眺)
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
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元和郡县志》:“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前汉书·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处,正当莱州湾之南岸。实渤海之右掖。”晋为东莱国治。
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
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民国初年莱州府设掖县。年,撤县,设莱州市。
莱州,境内富含黄金、莱州玉、滑石、菱镁石、大理石、花岗石等矿藏。其中,黄金储量居全国首位,滑石、菱镁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卤水储量居山东省首位。
黄县(现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68.4公里。总人口63万。周属莱子国。秦置黄县。年撤县设市。境内建有全国唯一的低海拔大型海滨煤炭基地;南部山区盛产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沿海大陆架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龙口市区)
招远、掖县与黄县的经济依存度较高。黄县、招远、掖县地处沿海,但黄县有一著名出海口,名曰龙口。因此,招远、掖县、黄县必然成为龙口这一港口的广阔腹地。
据康熙版《黄县志》记载,“龙口墩,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建。”最初的龙口仅为一渔村。“清咸丰年间,设龙口厘金局,此时,龙口已经跃升为山东沿海重要商埠之一。民国三年(),龙口开埠。至民国年间,龙口已经成为华北六埠之一。
招远固然盛产黄金,但粉丝也很知名。粉丝最早在招远出产,后逐渐扩展到周边的龙口,蓬莱,掖县等地。招远、龙口生产的粉丝,绝大多数卖给龙口粉庄,龙口成为粉丝的集散地,因而得名龙口粉丝。因招远出产的龙口粉丝原料上乘,加之气候适宜,加工精细,因而产品质量优异,被称为“粉丝之冠”。尤以“洪泰“品牌最为著名。
莱州拥渔盐之利。尤以盐业在当时的胶东最为著名。龙口渔业发达,长山八岛的渔船来龙口贩卖海鲜,促进了三合兴等鱼行的兴盛。鱼行的主要业务是腌制黄花、刀鱼、火鳓、鲅鱼、廷巴鱼各等种鱼。鱼行用的最多的就是盐,而龙口鱼行所用之盐就是从掖县土山等盐滩运输过来的。龙口南部过去还有一条专门的小路,据说就是供运盐的车马经过的,故名盐道。
金招远,银掖县。隐喻招远与掖县的富庶。这其中的金指黄金,银指的是盐。而黄县得龙口港之利,使得商埠内粉业、粮业、渔业等百业俱兴,促进了龙口商埠经济的繁盛,也带动了整个黄县经济的繁荣。当然,黄县人精明能干,仅仅在民国时期,闯关东的黄县人在沈阳、哈尔滨、佳木斯、营口等地创造了无尽的辉煌。因此说,黄县人的底气也充分体现在“金招远、银掖县、金银不换的小黄县“的民谣之中。
赞赏
人赞赏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