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煌“十三五”
系列报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承载着人们对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教育篇
0
1
提升硬件水平夯实发展根基
我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化解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工作,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先后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化解大班额工程、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工程、高中普及攻坚计划等,实现了办学条件提档升级,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0
2
提升教育质量办好满意教育
我市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立足各学段教育发展实际,持续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向好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让“幼有所育”成为现实。坚持“教学为主,质量第一”,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年行动和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共进活动,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常规管理,组建11个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共同体,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市先后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个,山东省特等奖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烟台市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获奖数量和质量居烟台前列。
0
3
深化职业教育人人尽展其才
我市抢抓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机遇,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再上新高度。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烟台理工学校、烟台信息工程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中职校,莱州中华武校入选“第三批山东省优质特色中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2处国家级和3处省级中职示范校的县级市。紧密围绕全市主导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新增无人机、3D打印、运动康复等新兴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高品质实习基地70余个。每年输送技能型人才余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万余人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0
4
强化师德建设队伍素质提升
我市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从年起,连续三年开展校园招聘,实行面试前置,共招聘全日制研究生、双一流本科毕业生及省属公费师范生人。开展义务教育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抓好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远程研修、暑期全员培训、校长园长读书班等线上线下培训,有力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全体教师潜心育人、悉心从教。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20余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齐鲁最美教师”等称号。加强教育领军人物建设,成立17个名师工作室,组建人的教育人才资源库,引领带动全市教师专业发展,人次获评“齐鲁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称号。
0
5
开展全民健身打造特色品牌
突出我市武术文化传统和地域人文特色,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莱州武术特色品牌。持续举办四年一届的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和每年一届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精心打造以“明波杯”象棋围棋大奖赛、“谁是棋王”巅峰对决赛为平台的“智慧莱州”和以“莱州武术”、中华武校创意武术为依托的“武韵莱州”品牌活动。积极做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5%。中华武校创意武术表演先后参加了央视春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大型演出、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开学第一课”“国庆特别节目”等系列演出活动,打响了创意武术表演品牌。
教育荣誉
成功入选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改革实验区、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实验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实验区。
体育荣誉
我市被命名为“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莱州武术”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莱州中华武校武术表演示范项目被命名为“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云峰对决”环球功夫大师争霸赛被评为“山东省十大自主知识产权体育赛事”。
内容来源:今日莱州
(公益海报)
原标题:《用最美声音,谱写育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