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三事
上小学时,学校有个年轻的数学老师家的长辈去世了。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和排场,他动用了个小“特权,”专门安排了一上午的时间让全班所有学生给他奶奶出殡,事后补偿性的给每个同学发了个本子和铅笔。。
冬日的清晨很冷,薄雾氤氲,人们哈出的白气和湿冷的空气相融,更显幽暗清冷。逶迤前行的队伍因为孩子的加入而显得壮大。大人们拿着花圈,我们在后面举着手中的白幡不停摇摆,白幡拖着长长的尾巴左右翻飞,大家都觉得既新奇又好玩,丧事该有的沉痛气氛于我们毫不相干。我更在意的是那花圈上美丽鲜艳的花儿,遗憾的是它们马上就会被遗弃于荒郊野外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那件事之后,好像我再也没能见过那个数学老师,听说被调走了,不知道是否和那次出殡有关!
2
好像是三年级吧,记得我们班里有个叫阿刚的男孩,住在北小街,他的父母都不在了,是个孤儿。
他总是穿的很邋遢,衣服不合身,光着脚踢踏着拔不上后跟的破解放鞋,没穿袜子的脚后跟常年皴裂,看着挺可怜的。
得知他家情况以后,我们的老师就号召大家献爱心,学校帮他准备了小煤炉、炒锅、饭盒,同学们又自发的从家里带来蜂窝煤,码放在教室一隅,先解决他的吃饭问题再说。
有的同学还主动将自家腌制的咸菜用小玻璃罐装好带过来给他就饭。老师也时常的带点儿菜过来,那时的煤炉一侧都留有一个保温箱,既可以蒸饭也可起到保温作用。他利用下课间隙自己淘了米,然后把饭盒放在炉子上烧沸,再关上炉门,把饭盒放进保温箱里慢慢蒸。
至于住宿,他好像还有父母遗留的房子可供容身。
冬季的课余时间里,室外温度低,大家就都缩在教室簇拥成一堆,好奇又嬉闹的围观和注视阿刚的日常。
我们围在他的小煤炉周围,有的打开他的饭盒看他的饭菜,会在心里和自个儿的作个比较,这些不过都是孩子的好奇天性而已,但在阿刚,大多用沉默来回应。
阿刚的成绩不好也不坏,人还算开朗,但言行举止间仍有着其他孩子没有的谦卑客气敏感早熟。他似乎在努力适应众目睽睽下的生活。脸上虽然也挂着笑,但又和所有人疏离。
放寒假了,校园里的人都回家了,他也就不能在教室里做饭了。老师让他把小煤炉和所有炊具顺带着余下的粮食都拿回家。好像在第二年开学时,就没见他来上学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从那之后,我们都没再见过阿刚!
3
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姓名。暂且称为新老师吧!好像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请假了,他暂代几天课。
刚好语文考试,他派的试卷,我考的不错,还得了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的奖励,特别是作文,新老师专门表扬了我。
他家就在学校隔壁,放学后,他让我去办公室专门给我讲写作文的基本要素,并把我的作文再次拿出来,指出其中的弊端和优点,最后又夸了我一次,说能自己写成这样真的不错,希望我能再接再励。
说实话,被人认可的感觉真的很骄傲。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对语文天生敏感,特别是作文,每次考试,全靠语文分数支撑。
从他家出来之后,一直很振奋,心里希望他能永远教我,很可惜,从那之后就很少见过他了!
张柯:笔名七滴,曾用笔名月满西楼。喜欢杂文小说,人文历史,希望用温暖的文字留住岁月的痕迹。河南信阳人,作品散见于各报刊杂志。
顾问:墨白潘新日张全胜
主编:荒芜梦话
执行主编:涂保学
副主编:
黄志华时玉琴张柯吴雪红王定众
高健飞金芳刘爱莉刘艳李金红
本期责任编辑:七滴
小说编辑:太阳黑子
散文编辑:刘艳
诗歌编辑:有时无忧
报告文学编辑:无花果
创作星空编辑:金翰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