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莱州新闻
莱州文化
莱州名人
莱州历史
莱州要闻
莱州饮食

奇异多姿的汉灯

奇异多姿的汉灯

文/杨文智

汉代是一个繁荣富庶的朝代,两汉墓葬数量最多,在胶东约居古代墓葬总数的三分之二,这足以证明汉代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西汉时期流行土圹墓,地面丘垅比连相望,是一道特有的古迹风景,少数沿海地区的墓葬还保留着战国晚期以来以蛎壳填埋墓穴的习俗。西汉晚期开始有砖椁墓出现。此时墓群规模往往较大,一般有数十座甚至数百座,反映了村落为主的社会形态。汉代丧葬习俗薄礼而求实,以生活陶器为主要随葬品,也有模型明器。半岛西部还随葬陶马、陶俑以示富裕。为数众多的汉墓中有很多反映当时生活习俗的日用器具,造型奇特,艺术性强,当时常见的灯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代表性器物。现就胶东地区出土汉灯略举数例。

1.鸟形陶灯。荣成市梁南庄汉墓出土。浅灰陶,通高24.2厘米。灯盘为浅盘形,细柄,底座若倒置的豆盘,周缘直折。这是汉代灯的一般造型,常见出土。但不同的是这件陶灯还有镂空形的灯盖,盖顶塑一只小鸟,虽然造型简约,却也不失艺术匠心。装饰趣味极浓,笨拙典雅,充分显示了汉代文化艺术灿烂辉煌的一个缩影。

2.盒灯。现藏于烟台市博物馆。灯是汉代流行的折沿浅盘形,盘底中心有尖状灯蕊柱。短柄,与灯盒内底连为一体。外面的灯盒为底盖上下扣合之形,有点像战国时期流行的敦。盒底三足,盒腹提手,盖面提手均为环钮形,盖顶正中心设一圈足形提手。通高15厘米。从形制特点看,此灯便于携带或吊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异形灯。纵观整件器物造型极其精美,代表了当时汉代造灯的鼎盛期。

3.鹿形灯。莱州市平里店汉墓出土。一对,形制、尺寸均同。长11.5厘米,宽8厘米。从残留的金色看,原器物外表通体鎏金,也是一件豪华之器。此灯总体造型为卧鹿形状,鹿首短角,背部凹入为灯盘,盘沿一侧设一柄,柄外侧饰翼形纹饰,可知是神鹿之形。在汉代,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之外,最流行的瑞兽就是鹿、羊。此灯以鹿造型,显然寓意吉祥,国泰民安。

4.九盏莲枝灯。现藏于烟台市博物馆。此灯除莲枝为柔软的红铜外,余部均为青铜制成。灯由底座、灯柱、灯盏及部分插接组合而成,装卸灵活。底座为倒笠形,宽大厚重,由繁密的镂空花纹组成,花纹为青龙、虎、云气图案。这种造型在汉代的摇钱树底座中也经常看到,可见在当时是十分流行的样式。灯柱为竹节形,分三段插接。两个接头处各生出四枝双股红铜绞丝,若莲梗状,可随意弯曲,枝头各托一灯盏。柱顶插装一朱雀,作引颈、展翅、翘尾开屏状。朱雀顶冠竖起,又支以灯盏。全灯共九盏,灯盏是当时流行的常制:折沿浅盘,三尖锥足,一侧设手柄。全灯通高97厘米,在古代灯具中算是鸿篇巨制,九灯一燃、将使满室生辉。这件铜灯不仅是一件实用器也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在当时也必定不是一般人家所拥有。此灯所出土的招远市大宋汉墓,有画像石,花纹砖砌成的巨大墓室。出土了釉陶壶、陶马、陶俑等,都代表了胶东地区汉墓的最高规格,九盏莲枝灯的珍奇高贵,由此可知。

纵观以上汉墓出土各种灯具和器物,汉代的文化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代表了那个时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最珍贵的财富,是通往科学、文化、历史的一座桥梁。汉代的鼎盛完全被考古所证实,这在胶东地区考古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现已发现的汉代城址遗址居历代之冠。著名的如烟台市开发区三十里堡、牟平故城址、招远市曲城故城址、莱州市当利故城址等,不但城址规模大,而且至今仍有城垣保留。其他遗址也发现较多的建筑、水井,甚至冶铸熔炉等遗迹。其建筑构件如砖瓦、器皿、灯具种类繁多,形体巨大、质地坚硬,模印花纹精细复杂,不但远远超过前代,而且也为后世所无,确实与大汉盛世相称。以上几种奇异的汉灯,就代表了汉代文化艺术的高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zhouzx.com/czys/1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