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15日发布《烟台改革再出发·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篇①开发区再做改革“试验田”》一文,提到:
目前,我市已编制完成4个试点开发区实施方案,并报省政府批复。招远、龙口、菜州开发区社会事务将全部剥离,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剥离社会治理、征地搬迁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在规范管辖面积方面,将对试点开发区管辖面积进行重新测量,全面明确“四至”,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基本农田面积占50%以上的管辖乡镇,全部退出开发区。
烟台日报评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推进流程再造、剥离社会事务、聚焦主责主业——大变革,让开发区“活起来”
文章中提到的“4个开发区”,具体指: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龙口经济开发区、莱州经济开发区。
全文如下:
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15日讯(记者刘洁)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市委书记张术平说,开发区要在新时代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就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示范。
以改革再深化激活发展动力,以开放再扩大拓展发展空间。去年以来,一场席卷全市开发区、直面问题与矛盾的改革全面铺开———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大部制”改革;高新技术开发区推行“全员聘任”制;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整合,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龙口经济开发区探索实行企业运营“区中园”……
眼下,这一旨在让开发区“活起来”的改革还在继续。为推动先行先试,我市确定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口经济开发区、莱州经济开发区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充分考虑4个试点开发区的不同特色,明确了不同的试点任务,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开发区改革,正迈向纵深。
超前谋划全省率先破题
改革要向前,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
率先突破,才能把握先机。去年7月25日,我市出台《关于加快省级以上园区改革发展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开始体制机制改革。
《意见》提出13项政策突破,要求各类园区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到年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比年普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并对四个国家级园区和各省级开发区明确了目标任务,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和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力争在构建新体制、探索新模式、展现新作为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此后,全市各个开发区充分发挥园区“双招双引”主阵地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了系列改革创新实践,再造了体制机制优势。
时隔一年后的今年7月,省政府重磅推出《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定17项改革任务,对开发区展开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南。
推动改革向深层次推进,我市在确定试点开发区的基础上,成立由市委改革办、市商务局、市委组织部等12个部门和试点开发区组成的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围绕社会事务剥离、规范管辖面积、人事薪酬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反复研究讨论,力求开发区改革实现应改尽改。
先行先试多项改革开花结果
改革先人一步,发展快人一拍。“去年,我市多个开发区就先行先试启动了园区改革,在这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全省前列。”市商务局局长刘森表示。
此言非虚。去年以来,我市多个开发区立足实际,先期启动改革,眼下多项改革任务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相近职能、归并分散职能、集中同类事权,内设机构压减1/3,经济管理服务部门占机构总数的65%,建立起“大经济”“大招商”“大建设”“大审批”“大执法”等管理架构,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实现了效能提升、发展提速。
高新区按照“总量控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精干高效”原则,实施档案封存、全员聘任、合同管理的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资历辈分界限,实行全体重新竞聘、“双向选择”。
龙口经济开发区探索实行企业运营“区中园”,培植、吸引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参与区中园建设运营。目前,道恩集团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龙口港临港工业及物流园、南山航空材料产业园已具规模,展现出勃勃生机。
莱州经济开发区完成了两个省级园区的整合,今年4月3日,由莱州经济开发区整合原莱州工业园区,组建了新的山东莱州经济开发区。
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扩区、内设机构调整、职员制改革、社会事务剥离等改革。开发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组织框架进一步精简,将原8个内设机构封存,设置2局4部1公司;干部队伍进一步精炼,包括领导干部共61人,承担了过去近人的工作任务,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一抓到底打造烟台样板
开发区前行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本次改革中,打破常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同样是改革的焦点。
目前,我市已编制完成4个试点开发区实施方案,并报省政府批复。接下来,一场影响深远、撬动未来的改革将陆续在4个试点开发区展开。
在此轮改革中,我市首先着眼于推动管理体制改革。4个试点开发区全部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模式,探索实行“党工委(管委会)+基金”“党工委(管委会)+行业协会”模式,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党工委(管委会)+新型智库”模式。
让开发区瘦身强体、轻装上阵,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招远、龙口、菜州开发区社会事务将全部剥离,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剥离社会治理、征地搬迁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推进流程再造,是开发区改革的应有之义。接下来,试点开发区将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探索实行容缺受理、多图联审、并联办理、联审联办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和“一网通办”“掌上办”。
另外,实施方案还鼓励企业运营开发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管理运营“区中园”,通过市场化方式运营烟台化学工业园、航空材料产业园、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等,建立健全政企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将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铁饭碗”,推行全员聘任、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建立“以岗定薪、优绩优薪”的薪酬分配制度。在规范管辖面积方面,将对试点开发区管辖面积进行重新测量,全面明确“四至”,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基本农田面积占50%以上的管辖乡镇,全部退出开发区。
可以期待的是,在思路明晰的改革方案护航下,在不折不扣的改革实践加持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成为“产城融合度高、经济体量大”的改革典型,招远开发区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设在县级市”的改革典型,龙口开发区将成为“企业运营开发区”的改革典型,莱州开发区也将打造成为“园区合并”的改革典型,为同类开发区改革提供样板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