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泽劲、黎亭图/周海翔、李东明
栖息地丧失使鸟类数量减少,在威胁鸟类生存的各种因素中,其占比高达六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尽管候鸟面临多种多样的威胁,但人类对土地的使用是对候鸟影响最严重的因素。垦荒、采矿、毁林、填海造田等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导致鸟类栖息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甚至完全消失。比如,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同样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可由于经济压力和发展欲望,人类将湿地滩涂转变成了可带来经济效益的制盐区、水产养殖场、休闲娱乐和工业区等,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甚至被吞噬,靠湿地生存的水鸟因此大量减少或灭绝。
澳大利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失去23%至40%的栖息地,将导致高达七成的候鸟死亡。年6月,湿地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水鸟种群估计》报告显示,全球38%水鸟种群的数量在下降,而亚洲的种群下降超过50%。
栖息地的丧失,是候鸟的毁灭性灾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候鸟飞越千山万水,既要历经自然、气候的严酷考验,更要飞越盗猎罗网和人类活动的危害,每一只如约而至的候鸟都堪称一部生命的传奇。
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最初只是一个喜欢拍鸟的摄影爱好者,因为热爱,才转行成了懂鸟的志愿保护者和研究学者。多年来追踪着候鸟的轨迹,他说自己的工作生活也像只“候鸟”。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发布的报告,依存于东南亚、东亚潮间带栖息的种水鸟有24个物种受到威胁。潮间带等滨海湿地是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补给站,但近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填海造地运动,对滨海湿地造成严重破坏。
最让周海翔牵挂的是一只白尾海雕。这只珍稀鸟类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却不幸被城市高压电线击伤,生命垂危。科学家冒险为其施行了三次胸部缝合手术,并对破损的利爪进行人工接爪。“虽然伤愈,但是放飞依旧冒险,不知其在野外能否存活。”周海翔说。放飞后,这只海雕到了迁徙路线的哪一站、安危如何?就成了他放不下的事。
年11月21日,周海翔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只海雕已经回到了中国吉林的东部。放飞前,海雕被装上了全球定位系统。“根据定位系统传回的信息显示,它一路途径大兴安岭、内蒙古和俄罗斯,已三次往返北极。”
“这只海雕是幸运的。”周海翔说。中国候鸟迁徙的3条迁徙路线,每条有不同的艰难险阻:西部路线的自然生态比较脆弱;中部路线依山势形成的“鸟道”非常逼仄;沿我国东部海岸线推进的东部路线,则面临着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少和人类活动增多等威胁。周海翔边在地图上勾勒,边给我们讲解候鸟在中国的迁徙路径,“但无论候鸟选择哪一条迁徙线路,人类的保护或破坏都是决定它们到底是一路欢歌还是一路悲鸣的重要因素。”
通过围海造田、吹沙填土等手段,到上世纪末中国围填海面积超过平方公里;年至年的十年间,全国围填海面积超过平方公里。
用鸟网、鸟铳或毒药大规模滥杀捕猎候鸟的新闻并非鲜见,周海翔就在候鸟迁徙通道上亲眼目睹过以吨计的被盗猎的候鸟。捕杀、投毒等人为杀戮固然令人触目惊心,但最为可怕也易被忽视的还是人类活动对候鸟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如这只无辜的海雕一般,因为人类日益扩张的活动压缩了它生存喘息的空间,而身陷绝境。周海翔语出沉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被围填海工程“蚕食”的沿海湿地滩涂
滨海不只是人类休闲的胜地,也是鸟类栖息的乐园。
年初,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附近的滩涂湿地上,聚集了一万多只遗鸥越冬,其数量几乎占全球遗鸥总数的90%。直到年才被正名的遗鸥是人类最晚发现的鸥鸟,一发现,就被认定为世界级濒危鸟类。
报道一出,引起轰动。但这是生态环境变好了还是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周海翔认为这是巨大危机的征兆。“不要以为某地监测到候鸟增多,就以为是生态好转,这反而是更危险的信号,是因为原来的栖息地被破坏,而迫使候鸟不得不更集中地飞到所剩不多的栖息地过冬。”
年10月,由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保尔森基金会合作完成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报告显示,中国的滨海湿地面积为.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0.85%。报告同时指出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有53%的温带湿地、73%的红树林和80%的珊瑚礁消失——这些都是候鸟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在-年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12万公顷,减少率为22.91%,是各类湿地中消失最快的。周海翔担忧:如果天津滨海新区的那片滩涂湿地消失了,这些遗鸥又将飞向哪里,天空还能不能看到遗鸥的翅影呢?
周海翔的担忧不无道理。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地方热衷于填海造地,无数类似遗鸥越冬滩涂这样的滨海湿地被围筑或填土,然后变成一个个养殖场或工业区等。黄渤海沿海各省也不例外,都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海洋,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向海洋要土地的围填海热潮方兴未艾,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显。
位于江苏东台弶港镇东部的条子泥不是旅游景区,仍能吸引许多看海的游客。围垦工程修建的条子泥大坝宛若一道观海看鸟的风景线,涨潮看海,落潮拾贝,堤坝在游人看来是一种能就近观海的方便,可在“让候鸟飞”项目官员田阳眼中却有如一支射向候鸟的长箭。
东台沿海滩涂,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滨圣地。可这片原生态的海滩,同样面临建设开发的侵扰。年12月,江苏百万亩滩涂围垦在东台市沿海启动。项目之一——东台条子泥围垦,是全国一次性批准用海面积最大的围垦项目,面积达40多万亩,当之无愧“江苏第一围”。目前,东台条子泥围垦项目10.12万亩一期工程已完工,使大量的自然滩涂丧失;二期工程拟围垦12.67万亩,正在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东台沿海滩涂是东亚-澳大利亚区候鸟迁徙区的停歇地,却受到高强度围垦,大片滩涂被开发为耕地和水产养殖地,减弱了滩涂的湿地功能,并导致大量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消失。“条子泥围垦项目一期工程虽保留了供鸟类等生物栖息的20%的生态用地,但围垦后,堤坝内的滩涂已丧失潮间带的功能。”田阳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根据《江苏省条子泥(二期)匡围工程区域用海规划环境影响专题篇章》的调查数据结果:条子泥发现39种底栖生物,35种鱼类,11种虾类,11种蟹类,3种头足类动物,鸟类42种。东台条子泥围垦项目二期工程一旦开工,其生态服务功能将随着围垦面积的增加急剧下降,栖息于此的候鸟将丧失这处性命攸关的“加油站”,这其中就有全球仅剩数百只的勺嘴鹬。
东台沿海滩涂遭到围填海工程威胁的情况并非孤例。统计数据显示,到上世纪末中国围填海面积超过平方公里;而自年海域法实施以来,至年底,全国围填海面积超过平方公里。年一年围填海已超过平方公里。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东南亚潮间带栖息地评估报告中指出,在所评估的所有地区中,黄渤海是栖息地损失最大的地方。长期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