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历史悠久,
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
沙河的这五处地方,
你知道吗?
1刘子山故居湾头村位于莱州市沙河镇驻地的东北部,因保存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刘子山大院而闻名。刘子山,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今山东莱州)湾头村人。东莱银行董事长。一度拥有青岛市天津路、肥城路、武定路、甘肃路、无棣二路等整条街道的房产,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无出其右者,故此,人送绰号“刘半城”。
刘子山在外经商发迹后,于年前后,在当时湾头村的东南与四弟合伙建了一处建筑特色鲜明、占地20亩的砖瓦木石结构的新居。刘子山具有超前的思想,在初建时每个房间内部都设有独立卫生间,该建筑保留有三进二院落瓦房东西并列2套及马厩房院围墙等,具有清末民初胶东民间建筑风格,旧宅的门窗后来整修过,房屋基本保持原貌。年,掖南县人民政府把驻地设在了大院,第二年迁出,随后,掖南中学(合县后改为掖县第三中学)迁入其中。由于在新居周围修建了围墙,因此刘子山大院虽然历经风雨而保存至今,如今已被列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张宗昌故居张宗昌,字效坤,乳名田,山东省掖县人,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故居坐落在沙河镇祝家村西南首。年左右,张宗昌在家乡大兴土木,兴建家府。其建筑占地4亩左右,分前、中、后三庭,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京味浓郁。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后,其家府便称为督办府。
后来,张宗昌在督办府的北边建成占地约20亩的后花园,其风格照仿北京故宫后花园并修有三合土围墙;在督办府的西侧,建成占地4亩的家庙,建筑气势仿效北京故宫太和殿;村西建有占地40余亩的军营;在村东将古有泉装修成帅印型的八角井。年建成村用发电厂。张宗昌故居建筑主体除督办府前庭和古有泉保护至今外,其它建筑已不复存在。古有泉八角井与当年用石条砌成的街道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是难得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
3西杜家汇昶商号旧址莱州沙河镇有一村子名西杜家村。历史上的西杜家村,“民户殷盛,商货阗咽而有敦笃之君子”(尚庆翰《杜缙卿墓表》)。西杜家村委所在地,是一处三进院子的四合院落。这处院落,原是沙河大名鼎鼎的老商号“汇昶”的后人杜荣桢的故居。沙河的老字号商家“汇昶”,他们坐庄收货,出口后获利丰厚,几大商号长期掌控着沙河大集乃至整个胶东半岛的草辫行情。这几家商户发家后陆续在村中建起了大片豪宅,并环绕村子建有长约五里的圩子墙,还有制作精美的“乐善好施”的牌坊,现仅幸存下来“汇昶”宅院和村西圩子墙,从这些建筑中就能领略回想到那时杜家村是何等的繁荣与昌盛。
“汇昶”的宅院多在村子正中央,现仅存两座比较完整的宅院,一处是村委在里面办公,一处在后街。村委所在的宅院原系杜荣桢旧宅。位于后街的旧宅一直为“汇昶”家族后裔居住,院门朝东,门楼上有精美的雕花和太极与祥云图案,古朴典雅。院内有一座出厦的厅房四大间,隔扇式门窗,门前有立柱,仰瓦屋面,屋脊高大宽厚,屋山为青砖砌成,砖缝笔直,翘角处有雕刻精美的六兽,整个房屋几乎没有大的改动。村委南面小巷西侧有一古宅,是当年“正祥益”的大片宅院之一。
4沙河老民居沙河镇的胜建街,以前叫东巷子,是老沙河比较繁华的一条街道。在这条沙河老街上,一处古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老房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南、北正房都是二层楼房,红柱青瓦,古香古色;东西两厢十分对称,与南北两楼比例协调。历经岁月的沧桑、饱经时光的洗礼,依旧华丽堂皇。
很多人知道它之前是邮局,但它还有一个身份,是张宗昌三姨太旧居。当地村民介绍,在军阀混战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张宗昌做了山东督办,以后升了直鲁联军总司令。他到北京找了工匠画了图纸,先在沙河祝家老家盖了督办府,又于年前后,在沙河这条街上盖了这栋楼房。据说,这栋老房子是由沙河娄家村的顶尖瓦匠工建造,砖瓦由沙河朱马、城关柳林头上等窑口烧制,即使使用的沙土也是沙河河床里的上等沙土。建筑施工前后历时两年,当时在沙河街上,这栋房子是最高、最漂亮的。解放后,这座老房子归为国有,但仍然由沙河邮电局使用。这栋老房子目前是沙河街上原址建筑保护较好的老房子。虽经几度修缮,其原址房屋结构没有根本损坏。
5黑弹古树沙河镇佛台子村东农田里有一棵古树,已有年的历史,从粗壮的主杆上长出四大分枝,树高约在16米以上,冠围约45米左右,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实属我国北方落叶树木中所罕见。据林业专家考证,这棵古树叫黑弹树,别名小叶朴、白麻子,原产地为四川省宝兴一带,现列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明朝初年,内战频发,山东等地惨遭战争涂炭,有的地方,兵祸所到之处人烟灭绝,于是,明朝的统治者从四川大量移民到山东。四川宝兴一带的农民王舜禹一家靠种地为生,一天早晨,外甥突然来报,官府正沿寨抓人向天边押解,全家正准备逃往山里躲避,刚出门就被官兵抓住,连同邻居数人一起踏上移民的征途。临行时,王舜禹在一片哭嚎声中,冒着烟火弯腰捧了一把红土,包好放在贴身的衣袋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辗转跋涉数千里,他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来到了莱州大沙河畔的佛台子定居。刚安顿好,王舜禹就将揣了一路的红土撒在家门口,春雨过后,一棵黑弹树苗破土而出,并在王舜禹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了一棵大树。王舜禹去世以后,族人将这棵树移植到他的墓地上。年复一年,王姓的子孙们遵照王舜禹的遗嘱,关照着黑弹树的成长。其后代的碑文中,曾记载过这件事。这棵黑弹树也成了历史上四川移民到胶东的活证。
(沙河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