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英(右)探讨作品
搞创作似乎是职业作家的事,但莱州滨海旅游度假区金仓街道崔家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却搞创作上了瘾,几年来笔耕不辍,最近老太太刚创作出来的三句半,被村里的文艺队搬上了舞台,这多少是不是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大街修的平坦坦,夜晚灯光亮闪闪,监控路口保安全,乐平安。环境卫生有条件,户外的草堆清理完,清理垃圾有人管,保长远。”前几日,在金仓街道崔家村村委活动室内,四名文艺队队员着装彩排三句半,在现场指导他们则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八旬老太太,她就是这个三句半的作者武云英奶奶。
武奶奶今年整八十,平日里没事她就在愿意家里堆砌文字搞搞创作。由于她创作的小剧本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传递着满满地“正能量”,而且诙谐幽默,一些村里的文艺队点着名要她老人家写的段子,所以在十里八乡是个出了名的人物。
“大以前人民公社的那个时候,也就是大跃进的时候我就在公社剧团来的,那时候就写过小剧本,老早写了个《志在农村》,宣传青年安心农村的三个人,本子写了,后来去演出,虽然没有得着奖,但演出的效果和反映挺好。之后还写过《亲家俩》,经常被拿着出去汇演。”说起以前的创作成绩,武云英奶奶一脸的振奋。
据了解,吴奶奶年轻时就喜欢写剧本,这么多年来,虽然村里文艺队的成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武奶奶手中的笔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了多少剧本、段子老人家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她最忙的时候。因为村里文艺队的消夏演出次数增多,文艺队时常要改换节目,这时就需要武奶奶大显身手。
“因为老吴吧她这个人会写,我就想叫她把我们村的新面貌新变化写出来,用我们文艺队的人把她演出来,通过我们的演出让大家伙都知道我们村的新变化新面貌。”崔家村文艺队队长国香美向记者道出了她们采用武奶奶剧本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取之于村,演之于村,大家伙演起来不累,街里道房地看起来亲切明白。
武云英也一再表示:“村里的文艺队,如果他们需要的话,他们愿意演我就给他们写。写个歌曲,小演唱什么的自己都还行。”
据悉,崔家村支两委在村民的群众文化生活上的 “老武的三句半,我爱听,也爱看,说的是咱崔家实实在在的事。”金仓街道崔家村妇女主任 韩爱敏:通过咱自己村里的文艺骨干,再加上咱自己的创作团队,这种形式,无论是走到田间地头,还是走到咱群众中间,咱演地有底气,同时也对老百姓了解现在的新风尚新风气有着很好的宣传和带动作用。
如今武奶奶新创作的这个三句半小段子正在紧锣密鼓地彩排当中,估计很快就能在乡亲们当中演出了。写家乡、赞家乡、唱家乡,在武奶奶的作品中,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渗透在她的字里行间。而老人这种爱家乡的表达方式也得到了四邻八乡的认同和喜爱。我们希望武云英老人创作的新节目能源源不断地搬上百姓的舞台,为邻里街坊们的农闲生活带去欢乐。(通讯员 王爱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