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城西25里,有座优游山,沿逶迤山脉顺势北下,另有一名唤小山的山包,其东北坡是朱流村的辖地,按方位村民呼为西南山。当年,这儿曾经有个石灰岩洞,洞口东北向,径高0.6m,仅容一人朝前蹲行,越往里越狭窄,最后,不得不用长竿探底,同样莫知深浅。
(优游山盛产的莱州玉)
传说传说大约在清末民初的某一天,村里请来一位风水先生,满山转遍之后,那先生见了这岩洞突然一声惊叫:啊呀呀,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呀!村长一头雾水,风水先生用手一指:紫气东来,仙居宝地!赶紧安座焚香吧,你村由此定会好起来。村长如梦方醒,于是,翌日运来砖瓦沙石,令石匠们以砖碹顶,将私塾先生书丹的“神仙洞”三字酿嵌其中。事毕,择吉日敲锣打鼓,率众上山,在神仙洞外燃放鞭炮,焚香烧纸。打那儿以后,空旷的野地里总算有了人间香火。
一百年前,优游山一带沟壑纵横、荆棘丛生,山水林路均是原生态,狐獾兔鼠出没其间。单说朱流村南,当年有条骆驼沟,另一条叫饿狼沟。前者因石如骆驼而命名;至于后者,一听这名字就让人望而却步。晚间,饿狼们瞪着盏盏灯笼般的眼睛四处游荡,令人畏惧。有野兽,就有打枪的,虽称不上专职猎人,秋冬两季倒也收获颇丰。
朱流邻村东宋有个名叫五孩的人,30多岁,终年守着老娘苦度日月。有年秋后,他也扛枪上了山,寻遍沟崖一无所获。五孩很沮丧,正想打道回府,却在离神仙洞不远的卧牛石旁,发现了一团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只狐狸,正眯着双眼晒太阳。只是,这狐狸又老又丑,毛色红里透灰,如同乱草,而且一块一块地结着饼。五孩记起来,这就是人们常挂嘴边的那位“潦(方言读lào)倒先生”。
关于“潦倒”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落拓不羁,举止不自检束。而优游山、虎头崖沿海一带的村民,对“潦倒”二字又赋予了新的含意,即邋里邋遢,肮脏龌龊。“潦倒先生”在当地的名气很大,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坊间传说,它已有千年道行,能幻成白胡子老头,偶尔还去东宋黄酒馆里讨酒喝;它很善良,常救人于危难之中。一次,它在优游山上救下一个欲寻短见的女子;还有一次,在寿光羊角沟,他“撵”回了一条将被冰封的渔船……闲暇无事,它会在山半坡上转悠,遇上人也不躲,只顾垂着头往前走。当然,凡见它者也决无伤害之心,大都停下手中活计,行注目礼。彼此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现在,五孩终于看到了“潦倒先生”的尊容,但不信它能拥有那么大的能量。他慢慢举起那杆老掉牙的土枪,刚一瞄准,不对了,自己的老娘何时坐到石头旁?放下枪,揉揉眼,面前依然是只晒太阳的老狐狸,间或瞅瞅他,又把眼皮合上了。五孩一连举了三次枪,最后狠了狠心,朝着“老娘”扣动了扳机。随着“嘭”地一声巨响,五孩谷个子一样倒下去。原来是土枪炸膛了,他的右下巴被炸去半边,而“潦倒先生”却早已不知所踪。
五孩打枪遭报应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相互传播着,议论着,对“潦倒先生”的法力愈加深信不疑。又听说出事地点在神仙洞附近,可以想见,该洞就是“潦倒先生”的洞天福地。这下可不得了,周边村的村民蜂拥而至,天不亮就来此烧香膜拜,跪地祷告。求神的,许愿的,接药的……神仙洞外终日香烟缭绕。(文溪)亲!觉得不错,记得给赞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