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莱州新闻
莱州文化
莱州名人
莱州历史
莱州要闻
莱州饮食

烟台,391838亿元澎湃在线

                            

8月18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年烟台市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祝潜介绍,上半年,烟台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8亿元,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3%。

新登记企业2.4万户

城镇新增就业5.54万人

年上半年,烟台市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新登记企业2.4万户、增长4%,城镇新增就业5.54万人。推动工业企业“小升规”,入库企业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

多措并举促消费扩内需。积极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组织开展乐享全球烟台城市消费年暨全球带货节、“活力五月惠享港城”等促消费活动20余场。加快推进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增7-11等连锁超市、便利店77家。推动海阳、招远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栖霞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旅游业加快复苏,上半年接待游客.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分别增长.1%和.7%。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0.3个百分点。

全市民生支出.8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8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4.2%。城镇新增就业5.54万人,登记失业率2.77%、低于4.5%的控制目标。

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计划新增的处公办幼儿园开工处,公办率达到50.34%、普惠率达到93.79%;新建、改扩建学校25所,投入使用9所、完成年度投入使用任务的60%。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元和元,为7.4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33亿元,为2.3万名城乡特困人员发放供养资金1.71亿元,为10.8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02亿元,为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万元,年初为6.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取暖补贴万元。

全程网办率达93%!

烟台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市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混合所有制比例、资产证券化率均突破70%。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招商公司落户烟台开发区。DRG医保支付改革评估位居全省首位。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全程网办率达到93%,烟台市在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25位,被列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全力推动外资量质齐升。高标准举办华交会、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烟台与世界强企业高层对话等活动59场,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2.6亿美元、增长51.4%,引进“三类强”项目80个、增长5.3%,新设千万美元以上项目91个、增长93.6%,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增长84.6%。

着力推动外贸提质升级。外贸进出口.6亿元、增长59.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2.8、17.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5.9%。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60亿元,是去年的3.3倍,蓬莱海工装备、莱阳食品基地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复工率达到96.3%

芝罘湾广场8月将投入试运营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实际开复工个,开复工率达到96.3%,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投资完成率83.2%;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实际开复工个,开复工率90.6%,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投资完成率60%。

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东方航天港、一汽吉林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进展良好。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潍烟高铁、莱荣高铁主线征迁基本完成,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年内将实现全线电气化拉通;蓬莱国际机场二期上半年完成T2航站楼基础施工;老岚水库移民试点安置房基本具备交付条件。

海上世界项目效果图

一批重点城市开发项目蹄疾步稳。海上世界正在对一突堤控规优化提升、对二突堤进行全面规划;芝罘湾广场8月份投入试运营。幸福新城烟台一中新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芝罘幸福新城、八角湾新城、牟平新城、福山夹河新城、蓬莱新城等片区开发加快成型成势。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9.4%

上半年,烟台市培育壮大产业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亿元,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31%。

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筛选确定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汽车等重点产业链,通过“链长统领链条、链办建在园区、链主领航建链、链办部门联动”,加快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

绿叶制药抗体车间

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丰硕,上半年有4种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其中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2种为一类创新药,是全省上半年唯一上市的2种一类创新药。绿叶制药研发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成功上市。烟台市成功举办了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发布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

突破发展海洋经济。与中集集团等合作组建海洋科技集团、海洋蛋白集团,山东海工装备研究院落户烟台,新增海洋牧场5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

强化创新引领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家,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9.4%,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30项优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

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年上半年,烟台市大力提升城市“生长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大城管”格局。完善城市管理委员会运行机制,组建8个专业委员会,对市容环境治理、建筑垃圾治理、交通拥堵治理等职责进行梳理明确。调整理顺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实行“一张蓝图”规划、“一个盘子”建设、“一支队伍”管理,滨海一带全部事项纳入市级集中统一管理,启动中心城区62.5公里滨海岸线综合整治。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一体化,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治理、道路综合改造、扬尘污染治理等工作。华电莱州、裕龙岛、万华、龙口深井势能等4个重点海水淡化项目已全部启动。

振兴县域板块。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设立10亿元振兴县域经济专项资金。各区市按照“一园一业一平台”思路,逐一明确对标目标,聚焦1-3个主导产业,推动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县域经济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烟台市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59.9%

创历史新高

烟台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炳伟介绍,烟台是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全省外贸大市。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疫情等对外贸进出口的冲击影响,市商务局充分发挥全市外贸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全力服务全市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增长。上半年,烟台市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59.9%,创历史新高。

抓牢重点企业。上半年重点监测的户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亿元、增长55%,组织家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首届消博会等37场展会,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对美国、韩国、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7%、66.2%、63.4%。

推动业态创新。加快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联合8所高等院校成立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在福山、蓬莱等9个区市落地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项目,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60亿元;加快三站市场采购贸易展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试点,出口超过90亿元,全部为净增长,增幅全省第一。推动混铜监管场所顺利完成验收,混矿业务拓展至原油、煤炭、铜精矿、铁矿石等4类产品,上半年净增加进口亿元以上,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7.8个百分点。

加快外贸转型。推动莱阳食品基地、蓬莱海工装备等2个基地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全省第一;11家企业获得国家进口贴息资金万元、占全省53%。成功举办中国(烟台)服务外包领导者大会,上半年重点监测企业服务进出口7.3亿美元、增长46.3%。

杨炳伟介绍,下半年,烟台市商务局将持续用好“两个一百”联系服务机制,认真做好外贸百强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深入实施中小外贸企业帮扶行动,帮助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等外贸新业态,全力确保全市外贸总量稳定。

靶向发力“办证难”!

烟台启动办证个小区,惠及群众33.8万户

“不动产登记,关乎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姜锐在会上介绍,年以来,通过政策先行限时办结、坚守三条底线破题三类小区等措施,烟台市强力推进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截至目前,已启动办证个小区,惠及群众33.8万户。实践中,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地毯排查,建立全链条推进机制。要求各地结合自查和信访线索对办证难小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对符合化解政策全部列入台账的,实行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建立了“领导包案、限时办结、销号管理”的全链条解决机制。对销号的条件,不仅要求办理首次登记,而且必须告知业主可以办理个证,有效避免办大证快、小证慢的问题。

政策突破,彻底扫清政策阻碍。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年4月报请市政府出台解决芝罘区和莱山区影响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补充意见,从划拨供地、证缴分离、现状验收等九大方面进行大胆突破,扫清了阻碍办证的政策瓶颈,并要求其他区市参照执行。比如,对欠缴税费的小区,在纳入黑名单惩戒的同时,采取“边办证、边追缴、边完善手续”的三边政策启动办证。同时,联合住建、税务等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监管,全面推行“交房即办证”,从根本上解决“办证难”问题产生。

下沉一线,逐个小区集体会诊。采用“现场办公、集体会诊”的方式,联合住建等部门,30余次到各个区市专班及相关办事处、开发企业,巡回讲解政策、逐个小区集体会诊,帮助研究化解措施。同时,对市中心区经济适用房特殊群体、规模较大、信访反映突出的三类小区进行攻坚,先后20余次召开专题会,解决了锦绣新天地、共有产权住房等办证难题。

姜锐表示,下步对正在推进的、符合政策的小区,将按照既定处置思路,抓紧化解到位;对涉及查封、诉讼的不动产,跟踪项目进展,达到条件后,立即启动办证。同时,积极引导开发企业充分利用“开发企业+不动产登记”、省“一网通办”等互联网平台递交资料,实现不见面办理,让更多市民切身感受到政策温度。

古今仙境胜地,国际海湾名城!

烟台总体发展愿景出炉

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姜锐在会上介绍了烟台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规划。年,在国家和省的关心和支持下,烟台市成为全省首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成立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领衔的11个联合技术团队,实施市、县、镇三级联动,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市、县、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县域村庄布局、试点村庄规划编制。

烟台总体发展愿景:古今仙境胜地,国际海湾名城。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结构是:一主一副、双向互济;一带两轴,海陆统筹;一片多极、生态保育。

“一主”,指烟台城市主中心(以芝罘区为重点)。

“一副”,指蓬莱区。

“一带”,指滨海城镇发展带,突出烟台滨海一线的特点,聚焦突出海洋文化和经济,依托环渤海高铁等交通通道在大区域上融入环渤海湾。

“两轴”,强调海陆双向统筹开放。其中的纵轴为东部区域联系轴,强化烟台对接东北腹地乃至亚欧大陆桥的新区域关系,将烟台融入国家东部沿海走廊。横轴为海上的中韩联系轴,烟台利用已有基础彰显对接日韩优势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区域关系。

“一片”,指市域中部生态绿心,主要由大泽山、艾山、罗山、峭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牙山等山脉构成,为烟台市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

“多极”,指除烟蓬一体化主城区以外的四个外围市县和小城镇联动体,包括“龙口+招远”“莱州+平度”“莱阳+莱西”“海阳+即墨+乳山”。

“生态保育”,是指对市域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水系湿地等生态斑块进行修复与保育,加强各城镇之间的绿色间隔,保护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姜锐介绍,规划编制中,注重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林业发展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的衔接,优化了市域因多规矛盾造成的55万个图斑等问题,开展了“双评估”“双评价”,完成15项专题研究和工作底图,搭建了用于监督管理的国土信息平台框架,形成初步成果。目前正根据国家和省要求划定“三区三线”,届时将为全市新一轮城市发展争取先机主动。

12月底前全部完成!

烟台今年计划投资14亿元改造小区个

烟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志方介绍,省委、省政府确定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烟台市计划到年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去年,全市投资16亿元,改造小区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万户;今年,计划投资14亿元改造小区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惠及9.5万户居民。所有改造均遵循“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原则,今年所有的改造项目都已进场施工,12月底前全部完成。

目前,能够纳入改造范围的小区标准是年12月31日以前在国有土地上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去年改造的个、今年正在改造的个、以及明年将要改造个老旧小区都是年以前建成的。我们制定改造计划时,坚持的是居民自愿、自下而上的原则,先组织街道、社区积极上报改造意愿迫切、基础薄弱小区,再经过仔细比较、筛选形成年度改造计划。

老旧小区的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项。其中基础类为必改项,主要包括水电气暖、消防、道路、绿化、照明、安防、拆违拆临等;完善类主要包括体育健身设施及公共活动场地、文化休闲设施、加装电梯、应急救援站等;提升类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设施、便民市场、家政服务网点等。

扩面、提标、增效!

烟台市新市民住房保障更“暖”了

烟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志方介绍,为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让新市民在烟台市安居乐业,6月份市住建局会同市财政局、人社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市民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住房保障“扩面、提标、增效”,提高政策“含金量”。

扩面,即放宽条件扩大受益面。对年1月1日以后首次就业的新市民,申请住房保障不再设收入线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年限限制。

提标,即进一步提高租赁补贴标准。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每户的租赁补贴起点标准,由每月元提高到元,本科以上学历的增加至元,家庭成员每增加1人再上调50元。

增效,即多渠道保障增加政策实效。在对新市民租赁补贴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将共有产权住房供应对象从户籍保障家庭扩大到新市民群体,鼓励租赁企业向新市民提供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实行定向出租,为他们定居烟台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快速回暖!

上半年烟台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艾传勇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呈现快速回暖良好势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GDP1.1个百分点;完成税收.4亿元,增长18.3%。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稳定经济、贡献税收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培育,制定了“服务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按照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要构建“7+4+5”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产业金融、软件信息、会展经济、商务服务等7大制造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突破,商贸流通、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社区服务等4大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教育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体育产业、房地产业等5大公共服务业向普惠性和均等化发展。

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两个高于、三个明显”的奋斗目标。“一个突破”,即制造服务业质量效益实现新突破,“两个高于”,即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同期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三个明显”,即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占经济总量的份额明显提升。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原标题:《烟台,.38亿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zhouzx.com/czls/1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