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莱州新闻
莱州文化
莱州名人
莱州历史
莱州要闻
莱州饮食

探险观奇徐霞客游云峰山滇西视觉

北京什么皮肤科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位于腾冲市最北边陲的滇滩镇,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生息繁衍。滇滩开发历史悠久,地处蜀身毒道(西南丝绸古道)要冲,滇滩境内贯穿南北的腾板路,被誉为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分支。唐代南诏国曾于滇滩境内建营盘,明代设置滇滩关,现为边陲国门,省级通道,是我国历代滇缅古道上的边关军事要塞之一,通商口岸。

滇滩是一个傈僳、汉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乡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硕,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戍边文化、商贾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古村落文化、民族风情文化、饮食文化、冶炼文化、旅游文化等边地文化,是这块热土上的特色亮点,也是腾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旅游文化中的徐霞客滇滩之旅是展示滇滩魅力的最经典璀璨一笔。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旅游天下,足迹广涉滇西大理、永昌、腾越各地,沿途洒下许多探险猎奇的光辉足迹和精彩绝伦的记述。他的腾北滇滩之旅,饱览险奇绝伦,壮美神秀,魅力四射的边塞风光,徐霞客一路观光揽胜、探险猎奇过后,激情满怀,挥墨如泼,留下了许多惊爽交错、叹为观止的千古佳话。

明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徐霞客和顾行主仆二人在固东街上吃过早饭,继续向北行走了四里多,进入滇滩地界。大黑山巅,徐霞客驻足放眼四顾,但见滇滩川长坝宽,山环水流,苍峦隽秀,叠翠映目。时值谷雨时节,万物竞长,千山翠碧,百草丰茂,十里方圆,布谷鸟儿声声催种忙。不远处,激流湍涌、轰鸣震耳的西沙河浪涛滚滚,生机勃勃,自北向南一泻千里。夹杂着新鲜泥土气息的阵阵山风,扑面吹拂,清风送爽惹人醉,徐霞客不由得心旷神怡。

西南而望,更有一峰突起,峰顶建筑明灭可见,峰腰云雾缭绕,如绵似纱,徐霞客大喜过望,心域驰然畅逸,豁然开朗。上月二十七日,徐霞客驻留大理慧光寺,曾听寺僧翠峰和尚介绍,其先前曾云游腾越边地,位于鸦乌山西面有一神峰奇岫———云峰山。峰高突兀,崖峻壁峭,奇秀险绝,状如春笋,拔地冲云,人称“蓝天玉笋”。云峰,意为茫茫云海之峰,峰顶建寺,寺周常年云雾缭绕,琼楼飞阁在云棉雾纱间若隐若现,虚幻缥缈,如烟似梦,宛若天宫凌霄玉宇,仙府宫阙,故又称“云里帝城”。逾百余年历史,堪为滇西边陲一绝。徐霞客遥遥视之暗忖,想必云峰山定是此峰无疑,何不就此机会,攀爬奇山,一览雄姿风采。迫切揽胜的心意既定,他精神为之大振,忍不住撒腿一路踢踏小跑,这下可苦了顾行,也只好担着行李急赶紧随,蜿蜒古道上腾起串串烟尘。

顶着炎炎烈日,主仆二人沿着东门木桥跨过西沙河,穿过乌索坝,一路向西,朝着云峰山方向行进。午后,艳阳稍偏,主仆二人抵云达峰山麓,稍事休息,简易吃喝作罢,便怀着登山猎奇的急渴心情,沿着数千级的石阶盘旋而上。曲径通幽,两旁古木参天,左右两侧峰峦叠嶂,林海葱郁,苍青滴翠,鸟鸣溪涧。参天古木童童阴翳如盖,庞然巨石千姿百态,气势恢宏,雄霸挺拔。拾级而攀,数年来触风雨,犯寒暑,跋山涉水,昼夜兼程,造就了这位文弱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和一身的钢筋铁骨。

探险猎奇的渴望,驱动徐霞客勇气倍增,“噔、噔、噔”一口气抵达半山腰。径直攀登至高耸的大石崖壁,但见壁上书有名家手笔“大有佳处”。其下,有一石井,水溢自石缝,清明如镜,幽香缕缕,柔雾腾腾,泉水清幽,亮澈甘甜,通年只蓄半池珠玑,不漫不涸;过往香客游僧道士旅者,俱痛饮罢酣畅不已,赞不绝口,称为“仙水”,盛传饮之有包治百病,诸运恒通等奇效。徐霞客大喜,执过木瓢喝将个痛快淋漓,清凉的感觉,遍体流淌,暑气顿除,疲感立消。顾行也不甘落后,操起木瓢“咕噜咕噜”直灌得个口饱肚子圆。

“爽哉,真乃瑶池玉泉!”徐霞客赞不绝口,痛快之余,一手端瓢畅饮,一手拔出防身短刀,刻下四个大字“瑶池玉泉”于池壁,字字笔走龙蛇,入石三分。可惜徐霞客真迹年冲月蚀,至今已是无存丝毫。

小憩片刻,徐霞客乘兴直上,一鼓作气继续攀援。及至峰脚,仰首观之,峰若文笔,突兀入云,峰四周陡似刀削斧劈,令人心颤胆寒;峰顶,一巍然道观和树木相间映衬,建筑机巧,雕龙琢凤,古风盎然。一道三尺宽许的石阶仿佛入天云梯,由山脚连通山顶观门,阶旁两排防护铁链,历经风雨打磨,愈发锃亮,徐霞客暗暗称奇。再往上,至一危崖,但有“步踊南天”四个石刻大字跃入眼帘,开始攀登石阶“三折云梯”,“云梯”悬绝,触目惊心,视之宽不足三尺,长千余尺,两侧万丈深渊,须抓扶铁链小心翼翼攀缘而上,抵达第一折石梯。旅人至此,登临绝顶,给人“一览众山小”的险奇惊叹,还会油然萌生飘飘然喜登琼阁仙境的神奇幻感!历代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纷沓而至,留下了许多盛赞云峰山的墨宝佳句,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云峰山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雄伟壮观和险秀奇绝。

寺院山门巍峨高大,气派无比。两人合抱的香柏门柱上缠龙飞凤,能工巧匠的雕琢彩画,令人叹为观止。“云峰山寺”四个金字熠熠生辉,名家手笔,边塞小地竟有如此能人,实不简单,徐霞客瞻之叹服不已,拈须顿首连连。他小憩片刻,回身极目远眺,一川山河尽收眼底,但见远处高黎贡山白雪皑皑,四周群山苍翠葱茏,平川春色如画,景色优美壮观,云海茫茫,清风阵阵,鸟呢喃花沁香,这是我大明朝的疆土哟,他顿时心域激情荡漾,完全倾折其间。

夕阳欲下,晚霞的余晖把山门涂抹成闪闪金色,就在这时,只见两名和尚穿戴齐整,稽首打拱,并排迎出门来,门内香烟袅袅,白雾弥漫。“两位小师父何故如此大礼对我一个过客路人?”见此排场,徐霞客倍感意外。“先生,您请进,师父出门前早有交代,不日即有贵客到访,先生光临弊山,草木俱生辉,三天前寺上三载未花的大树杜鹃突然傲绽如盘。昨夜小僧等又有幸聆听到空中仙乐飘飘,便知师父所言非虚,贵客到了。”两名僧人话语亲切,黝黑的的面庞上写满朝圣般的真诚。徐霞客主仆被迎候进门,两僧人端上茶水、果点,安排斋饭,尽心款待,不在话下。

身处苍青翠碧间,美景奇绝,勾魂摄魄,徐霞客流连忘返,一连在山上驻留三日,细品山之神奇佳妙,大有可观之处。亲临其境,徐霞客彻底见识了这声名遐迩的“云里帝城”的庐山真面目。三折云梯,其长一里左右即贯通山顶。山顶仿佛历经刀斫斧劈铲削成坦荡如砥的开阔空地,东西各长五丈有余,南北宽两丈五尺左右,正中间建盖玉皇阁,玉皇阁前是一栋三间面房,里面供奉观音大士。玉皇阁后边三间供奉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等三教圣人塑像,峰顶建筑层次井然有序,一致坐西朝东面向远处东山的尖峰。南北方向建筑为侧楼耳房,楼阁的一半悬在半空,外侧是万丈深渊,谷底深不可测,云雾在侧楼周围飘忽缭绕,视之如置身云端,让人不寒而栗,瞠目结舌。“奇绝、秀美、险峻”当是对这云里帝城最贴切的概括。峰顶一应建筑皆依山耸顶,系古朴机巧的石木结构建筑,古风蔚然,艺术造诣精妙奇绝,令人叹为观止,疑是鬼斧神工杰作。

玉皇殿、三清殿、观音殿等殿宇楼阁均为上下两层,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高超技法俱为世之罕见。折叠错综的建筑群,鳞次栉比,就地取材山间石料,精心雕镂砌刻打造,做工理念顺应天然,倍增仙气神息。峰顶殿宇轮廓,一袭雕梁画栋,玲珑剔透,造型龙飞凤舞,麒麟扬威呼啸,祥鸟腾腾振翼,花草摇曳傲绽,虫鱼游弋嬉忽,无不生机盎然,动态勃勃,光鲜夺目,光芒溅射。各殿堂内高高在上陈列的仙佛神祗塑像,神态各异,绝无雷同。或峨冠博带,仙风鹤骨,或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或慈眉善目,或怒眉嗔目,尽皆栩栩如生,惊为天人再现。从云峰山上的殿宇楼阁、亭台轩榭的建造中,徐霞客淋漓尽致领略到了华夏古老建筑艺术的璀璨光辉,源远流长。

北边的祠堂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祠堂背后也是幽深的峡谷,祠堂两端是配置床榻的客房。南边的祠堂里供奉的是山神,南祠堂后也是峡谷。中间的宽敞部分是斋堂,所有的建筑,都是法界和尚继川僧净宽建寺初具规模之后,继续组织营造构建,扩大规模。大概在当时,峰顶虽有道路直通,但未能开辟,条件所限,还不能作为生活歇息的场所。后来法界继续劳心操持,在山脚下继续开辟地基,扩建净宽始建的下殿(万佛寺),与云峰山上下联通,遥相呼应,让灵山和寺院互成掎角之势,布局和格调搭配更加完美和谐。

寺院扩建,百业待兴,法界为营建万佛寺新殿,四处奔走化缘,寻求八方援助,徐霞客在云峰山旅居的三天里,遗憾的是,法界因往州城找人商议筹资和备料事宜还没有返回,两人失之交臂,无缘相见。因为徐霞客非常喜欢东侧楼的环境安静,位置幽深险峻,便选择到那里落脚安歇。寺院里仅有法界的两个徒弟留守,年轻的一个专门负责下山化缘背米,采办生活所需,另外一个就地砍柴种菜,烧火做饭,烧香换水。

二十四日清晨,徐霞客早早起身,顾行行路不堪其苦,依然在隔壁客房贪床恋席,鼾声如雷,徐霞客没有立即唤醒他。但闻四周虎啸猿啼,鸟鸣雀歌,热闹非凡。年轻的小和尚用木桶汲来山腰水井里的天然清泉,用带柄竹筒舀到木盆里,同时配上麻布毛巾、皂角叶(相当于胰子)、牙粉等洗漱用物,端到客人面前。徐霞客用清凉的水洗漱过后,顿时神清气爽,连日来的行脚疲乏即刻消散得无影无踪。天公作美,四月的天空,明净晴朗,夹杂着花香气息的山风徐徐吹来,柔和清新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倍感舒坦。小和尚用木托盘端上摘自峰顶的野生古茶——云雾香茗,徐霞客接过茶盏,开盖即刻清香扑鼻,茶色翠碧耀眼,茶汤黄绿相间,温润动人,轻泯一口,唇齿留香,口内生津,甘醇清雅,舒服的感觉通体流淌。

徐霞客谙熟茶道,赞不绝口。小和尚更是满心欢喜,他告诉徐霞客,这香茗可算是云峰山上的镇山宝贝之一。后山上有几棵大古茶树自然生长于崖壁之上,长年累月吸取日月天地之精华,兼受寺院香火熏陶,由是充满灵性,一年四季云雾环绕其间,长势旺相,味道奇香,不同凡响。法界师父亲自于五更三点夜露初降时,冒险爬上崖壁悉心采摘,然后施加特殊技艺精心制作成茶,特唤做云雾香茗。这茶质地味道登峰造极,远近闻名,千金难觅。徐霞客听了,更是喜上眉梢,又接连泯上几口,大加赞赏:“不错,不错,真的是千金不换的古树香茗……”内心对神交已久却遗憾未能谋面的法界大师又平添了深深敬意。小和尚兀自去和师兄忙活晨功早课,筹备敬茶斋供等事宜。徐霞客自己去伙房往茶盏续些开水,炉火熊熊,一只半人高许的大铜熣在炉上扑哧扑哧呼冒着热气,他费劲地提起铜熣,好家伙,沉甸甸的感觉,好歹倒满茶盏,他端起来直奔山门观景。

徐霞客居高临下,举目近瞄远眺,只见四周山色,明净如涤。经过夜间夏露的清洗,满山叠翠映目,苍碧欲滴,更显诗情画意。山间云雾往来飘忽,云雀轻捷嬉戏云端,一川雾气云涛如棉似纱,轻柔缭绕,曦忽缥缈,如诗如画,如烟似梦,恍若隔世仙境,美不胜收。远处的山川、峡谷、坝子、河流、村庄、桥梁、路道等,全都静静地隐没在云雾的海洋深处。太阳渐渐探出通红的脸膛,万道金光给洁白无瑕的云海涂抹上一层耀眼夺目的金黄,神奇大气的手笔在激情挥毫,云峰山漫山遍野尽皆金妆素裹。

山峰的西面,是陡峭的山坡,属于整座山峰山四周唯一没有悬崖的地段。半山上,长满松树、栎树、杜鹃等,一条由法界师徒顺着山脊开凿的小道弯弯曲曲,连接外面的世界。在云峰山山顶南侧的绝壁上,是有名的“舍身崖”。崖间四季白云徘徊,崖下渊深莫测,人立崖上,会油然憧憬恍恍隔世之感。

山峰的北面是一石崖,石崖的南面背靠主峰,其余三面尽皆深深的沟壑,好像是峰顶的左耳,又好像峰顶弯曲着左边的手臂,呈现出巨龙仰望苍穹,蠢蠢欲动,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直上九霄。云峰山靠西的来龙山脉和龙头相连接,寺院的建筑恰恰端坐龙脊正中。徐霞客自幼博览群书,四书五经、六艺经传、诸子百家皆通习之,玄学易学、风水地理、奇门遁甲无所不精,看到云峰山山峻峰险、奇绝无双的状貌,亦忍不住捻须顿首,赞叹不止:“好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云里帝城果真名不虚传,举世无双”。

峰顶东面向下有一平台,顺着石脊下到三折云梯处,南面转向,就到达平台。再从平台前的悬崖峭壁攀扯着下垂的古藤枝蔓小心翼翼向下攀援,一石洞立现。石洞周围由巨石胡乱支撑,石洞开口向东,洞中辗转弯曲回环,口子宽窄不一而同,倍显幽邃神秘。石洞门口,有臃肿粗壮的藤蔓从山崖顶部垂悬,藤蔓上结有两个脸盆大小的木球,木球上有细小的枝叶粘覆其上。徐霞客久久望着那外形奇特的木球出神,心中大为不解,大自然的造物风格真是五花八门。随行和尚告诉他,这种木球也叫木胆,通常是藤蔓倒悬,寄生虫蛀食藤蔓,阻隔了藤蔓体内的营养汁液正常运输,久而久之生长变形所致,此类现象山间常见,不足为奇。不过这木球生在灵山,长在仙境,自然是与众不同了。徐霞客听了,探险猎奇的激情更加高涨。

神奇木胆志在必得,刻不容缓。徐霞客匆匆回到寺中,唤起顾行,吩咐同行撷取木胆。顾行闻听,也感到非常好奇。他找来一把长柄板斧,再扛上一架竹梯,随同徐霞客一起,准备去悬崖上摘取木胆。沿着老路线攀爬到南崖洞口,徐霞客把竹梯子搭在崖壁旁边的一棵栎木树上,他接过和尚递来的斧子,他左手紧紧抓住一根树杈,右手持斧子对着木胆上方部位的藤蔓稳准狠地劈削,筋疲力尽方致大功告成,木胆连着藤子“啪啦啦”坠落在小平台上,幸甚妙哉,木胆终于到手,如获至宝的徐霞客喜不自胜,紧紧将木胆抱在怀间,他激动万分,忍不住仰天长啸,开心的吼声在山谷里激荡。顾行也抱过木胆,细致观赏,反复摩挲,那离奇的造型,着实惹人喜欢,爱不释手。此刻,寺院里钟鼓齐鸣,僧人们开启功课,清脆动听的诵经声随风传来。徐霞客开心地带着木胆回到寺院,悦耳动听的诵经声仿佛是他们历尽艰险,喜获成功的凯歌。当晚,徐霞客主仆睡得很甜很香,这是数月来最安详舒心的一次睡眠。

四月二十五日大清早,徐霞客恂恂而起,继续端茶观看云霞雾海,山间四围风光,他对着秀美山川文思泉涌,满怀深情吟诗作赋,取出纸笔记录见闻心得。两位和尚还特地采摘来一大堆山间的野菜瓜果,为徐霞客主仆二人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饯行。他们午间离开,可惜徐霞客始终还是没能和云峰山寺院的开山高僧法界见上一面。

撰文:柴嘉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izhouzx.com/czls/12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