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才主编,年9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家居山东莱州,爱好家乡的石刻摩崖拓本,收藏甚富,本编将作者几十年收集之早期精拓47种付梓出版,嘉惠学林。书中汰除伪刻、翻刻,完整收集了郑道昭一家的摩崖刻石,详尽比对了早期、晚期拓本的异同,为收藏家和书法爱好者以及中国书法史的研究者提供了诸多参考,全面介绍了云峰山,大基山,天柱山,百峰山四山摩崖的分布,首次把新发现的四块刻石集中收录一编。
云峰四山是莱州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天柱山,青州百峰山的合称。云峰四山北朝刻石是郑道昭于北魏永平三年(年)至延昌四年(年)任光、青二州刺史,其子郑述祖于北齐河清三年(年)任光州刺史期间与其僚佐所书丹的刻石遗迹。
云峰四山刻石与龙门造像题记、邙山墓志并称北魏书法的三大宝库。而云峰四山刻石更是摈弃了北魏书法方笔捉刀、剑拔弩张的笔法、风格,开拓了以圆笔为主,方圆结合,结体方正稳重,线条圆润高雅,精神含蓄内敛的时代新风,为书体由隶向楷的过渡开辟了一条通途。
《郑文公下碑》是云峰四山北朝刻石的代表之作,洋洋字的摩崖巨作,一气呵成。其『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开创了圆笔作书的新领域,树立了真书端庄雄浑的风骨神韵新典范。康有为称其为『圆笔之极轨』,包世臣赞其为『文苑奇珍』。疏宕豪逸的《论经书诗》、庄严紧俏的《白驹谷题字》及被罗振玉誉为『北朝刻石第一』『六朝楷书之冠』的《登百峰山诗碑》,都是北朝刻石中光辉灿烂的篇章。
云峰四山北朝刻石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尊崇,年国务院将云峰四山北朝刻石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在纪念云峰刻石一千五百周年之际,中国书法家协会将莱州云峰山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将《郑文公下碑》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年和年,在云峰山所在地——莱州分别举办过两届由中、日、韩等国专家学者参加的『云峰刻石研讨会』。会上发表了多篇颇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文章。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在莱州举办了从全国书家中选拔参加的首届『云峰杯书法大展』。这极大地提高了云峰刻石在全国书法界的地位和影响。
云峰四山北朝刻石历经一千五百多年,自宋代赵明诚著《金石录》,载云峰刻石七种,始传於世。清代提倡碑学,乾隆、嘉庆至光绪的一百多年间,拓本渐多,但都成为难得一见的珍品。光绪至民国初期,出现了许多伪拓本,历经兵燹战乱,旧拓存世不多。即使是年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等再版的《云峰刻石全集》,在市场上也已经是一书难求。出版一本新的《云峰四山北朝刻石全集》,成为当今书法界的一种需求。
本书共搜集云峰四山北朝刻石47种,包括年在云峰山新发现的被埋藏了千年之久的九仙刻石中的四仙刻石,以及年前后在百峰山新发现的《山玄寺题记》,共约刻字,是迄今为止云峰四山北朝刻石著录内容最全的版本。对本书中尚未残损,其后因各种原因造成残损的刻字配加图片比较,如《郑文公下碑》中的『颂』字,『中举秀』字,『此』字等附上清同治前和清末旧拓及刻石现状图片。前后比较更能呈现出云峰四山北朝刻石近二百年之变化。百峰山新发现的刻石因石灰岩石质,表面风化,字迹漫漶不清,刻字内容极难辨认,暂名《山玄寺题记》。
《郑文公上碑》与《郑文公下碑》在全集中仍按原拓刻字尺寸排印,《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置仙坛诗》等刻字尺寸在排印中有不同程度的缩印。作为收藏者,能将所藏之云峰四山北朝刻石全拓付梓成集,奉献社会,是余之最终目的。因非石刻艺术研究学者,在文字表述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愿聆听赐教。《云峰四山北朝刻石全集》在整理过程中,得到了四山刻石研究学者赖非、崔传富、张国铨、庄明军以及日本友人船本芳云等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8月于莱州邱学才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