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苏州市气象台证实
苏州今天入冬了!
今年11月7日至9日、11月21日至24日、11月29日夜里至今天,苏城先后经历了三次强冷空气影响,今年入冬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据悉,苏州常年入冬日期是11月23日,今年入冬比常年晚了8天。今年10月12日入秋,秋季历时50天,为近5年最短。
未来一周
苏城天气以晴好为主
温度也呈上升趋势
周末最高温将达到15℃
可以把羽绒服、厚棉被拿出来晒晒啦~
不过早晚温差比较大
今天早晨苏城最低气温降到了3.4℃
刷新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
明晨最低气温只有1~2℃
北部沿江0℃左右、局部有薄冰
大家上下班路上要注意保暖哦!
严寒已至
吴中会用每一度来温暖你
地处苏州市域地理中心
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腹地
这里不仅风景秀美
还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跟着小吴一起走进吴中
这里孕育了“兵圣”孙武、“草圣”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主持营造北京故宫的建筑大师蒯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既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先进区、江苏省体育强区和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也是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一。
这里不仅有“家”的温度,有浩瀚历史的深度,还有翻山越岭的高度,更有翻开层层山水画卷般的厚度……
一座城市的温度应该是多少度?
吴中的温度
从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看见的每一处风景
遇见的每一个人
吃过的每一口食物
从所有一切有声或无声的细节里
都能触摸到
年吴中全年的平均气温是17.9℃。吴中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
吴中温泉的温度是45℃左右。在雾霭蒸腾的热气中,吴中的时光缓慢而温暖。天颐温泉共有大小温泉36池,分为六个泡汤区,置身于美景之中泡汤,雅致温馨。
安住幸福温泉水源取自地下米的碳酸氢钠氟泉,常年出水温度维持在45℃-48℃,在这里可以于自然温馨之中,享受室内室外、白天夜晚多种泡汤体验,一呼一吸间尽是自然的馈赠。
一个地方的温度不应该只是山水的温度,还应该有烟火的温度。在80℃烟火的烹饪下,唤醒记忆中的味蕾。
水八仙、白玉方糕、大闸蟹、藏书羊肉.....每一种特色美食都包含着吴中人对待平凡生活的态度,每一种味道都点燃了吴中人对生活的激荡与希望。
漫步城市中
看街景、吃美食是一种享受
但跳出街道和屋顶
站到制高点俯瞰
吹着风环视全城
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令人心潮澎湃
登顶高峰
你会发现那些熟悉的地标建筑
走过的大街小巷
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迷人风采
穹窿山为苏州名山,主峰“箬帽峰”,海拔.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因而又有“吴中之巅”的美誉。
穹窿山既有江南山川浑厚柔美的共性,又有石骨嶙峋、险峻伟岸的大山之势,更因多年的文化滋养而灵光四射,是吴中登高的首选之地。
海拔米的缥缈峰是太湖中的最高峰,被誉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太湖风云多变,山峰常隐于云雾之中,缥缥缈缈,似仙山隔云海,如霞岭玉带连,缥缈晴峦,犹如传说中的缥缈仙境而得名。
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只见水天一色,一览无余,顿时心旷神怡。
一个城市的灵魂
沉淀在那些千年古迹中
融于城市的建设里
诉说着历史的长度
历史有多丰满
记忆长廊的光影就有多长
吴中便是一个既有足够历史长度
又有足够文化厚度的地方
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的宝带桥,桥梁全长.8米,宽4.1米,共有53个桥孔,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也是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之一。
宝带桥,玉带横波。千顷碧波荡漾白玉板的样子,只有真切地站在上面,才能真正体会得到。那些组成这座石桥的石头,古朴方正,典雅高贵。
太湖大桥,北起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渔洋山,南至西山大庭山,跨太湖,连接长沙岛、叶山岛、西山岛,由1、2、3号桥组成。全长米,桥面宽12米,桥身孔,被誉为“中国内湖第一长桥”。
太湖大桥与太湖山水相得益彰,如一条飞舞的银链,飘落在太湖群岛之间,蜿蜒起伏,复线桥位于原桥的西侧,两座桥无论是侧视还是俯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
在吴中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
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这里因文化而深厚,因历史而厚重
三山岛位于太湖之中,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有“太湖小蓬莱”之称。大量出土的旧石器证明一万多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他们在清风岭下燃起篝火,点亮了长江流域的文明之光。
苏州民间素有“先有三山岛,后有姑苏城”之说。三山岛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小岛,没有汽车,游玩靠徒步或骑行。岛上鸟语花香,走在这里有一种超脱于世的感觉。
甪直古镇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里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镇貌古朴,风情幽逸,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的美誉。
古镇上原有宋、元、明、清各式石桥“七十二顶半”,现尚存41座,素称“中国古桥博物馆”。古镇内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保圣寺,有课本里提到的万盛米行、河埠头,还有明清老宅沈宅、萧宅……
苏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全市从事传统手工艺中80%左右的人都来自吴中区。
勤劳质朴的吴地儿女巧夺天工地创造了以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苏绣、缂丝、核雕、玉雕、甪直水乡服饰等为代表的5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18项。
吴中之美,美在太湖水。吴中区独揽3/5太湖水域,太湖水面平方公里,拥有余公里的太湖岸线及太湖58峰。
芦苇摇曳,碧波荡漾,一山一水间,水墨江南徐徐展开,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重水复,山环水抱的天然画卷。
//
其实,吴中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从25日开始,疫情的一切消息牵动着所有人的内心,有过短暂的不安和着急,但随之而来的是温暖、感动和信心。吴中区各组疫情处置人员快速响应并进入战斗状态,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更是看到了吴中的速度、吴中的温度、吴中的精准度。
吴中
一个有“度”的地方
希望我们一起在这里
发现吴中,品读吴中
吴中发布出品素材来源:吴中太湖文旅、姑苏晚报
编辑:马奕帆
审核:继山、舟舟
为吴中的每一“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